槭叶草
《中华本草》:槭叶草
拼音注音
Qì Yè Cǎo
别名
腊八菜、爬山虎。
英文名
all-grass of Mapleleafgrass
出处
始载于《东北植物检索表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虎耳草科植物椒叶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ukdenia rossii(Oliv.)Koidz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洗净晒干。
原形态
槭叶草 多年生草本,高10-30cm。地下茎粗壮,有褐色鳞片。基生叶1-2处,无毛;叶柄长5-18cm;叶睡卵圆形,掌状5-7浅裂或深裂,裂片卵状披针形,先端渐尖或急尖,基部心形或楔形,边缘有锯齿;花葶疏生柔毛。复伞形花序,长5-7cm,密生短腺毛和微柔毛;花梗长2-4mm;花萼钟状,白色,长5-6mm,有5-6深裂,裂片,狭卵形,先端钝;花瓣5-6,披针形,白色,较萼片短;雄蕊5-6,长约2mm,花药近球形;心皮2,合生至中部,子房半下位。蒴果。种子多数。花期5-6月,果期6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近水边的山谷石崖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东北地区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状茎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状,长6cm,直径约1cm,表面黑褐色,有褐色鳞叶残基、须根及须根痕,质硬,不易折断,断面粉性,灰色。叶基生,1-2片,多破碎,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圆卵形,长4-7cm,宽3-5cm,基部心形,掌状深裂,裂片狭卵形,边缘具锯齿。叶面灰色。叶柄长5-8.5cm,无毛或疏生毛。有的可见花葶,疏生柔毛,复聚伞花序,花序轴密生短腺毛和微柔毛。花瓣黄白色,披针形。有时可见蒴果,长约7.5mm。气微,味苦。
性味
甘、微苦;平
归经
入心经
功能主治
宁心安神。主心慌;心悸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,全草:有减缓心跳的功能。用于心动过速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乌榄核
- 阴香
- 秦皮
- 大画眉草花
- 大叶地耳根
- 花叶竹芋
- 棕树根
- 鹅肠草
- 大苞叶千斤拔叶
- 韭根
- 马鬃
- 矮人陀
- 回回蒜果
- 越南悬钩子
- 香橼
- 紫背天葵草根
- 橘叶巴戟
- 老鸦胆叶
- 铁牛钻石
- 青蟹
- 紫金沙
- 十字苔草
- 大叶接骨藤
- 老鼠脚迹
- 红花雪莲花
- 紫芋
- 狗蹄
- 花斑叶
- 丛枝蓼
- 竹叶菜
- 绢毛石花
- 白狼毒
- 斑点虎耳草
- 飞机草
- 石血
- 梨果榕
- 尖萼厚皮香
- 寒水石
- 毛果珍珠茅
- 川层草
- 甘蕉根
- 石胆草
- 苦苣
- 绿衣枳壳
- 夏天无
- 野猪头骨
- 土远志
- 谷芽
- 使君子叶
- 紫菜
- 玉簪花根
- 毛叶木通
- 草威灵
- 芸苔子
- 仙人球
- 漆大姑
- 水白蜡
- 野兔骨
- 茴香根
- 刺楸茎
- 红毛草
- 枫树
- 锡叶藤
- 芸薹子
- 千金坠
- 秤杆升麻
- 大半边旗
- 白脚威灵
- 白粉蕨
- 香樟叶
- 痰火草
- 银耳
- 闹羊花
- 昆明山海棠
- 滇地黄连
- 笔筒草
- 泽藓
- 鹅绒藤
- 毛排钱草
- 云南铁扁担
- 竹节三七
- 香排草
- 野猪黄
- 青叶苎麻根
- 炮仗筒
- 毛黐头婆
- 水苦荬根
- 下草
- 日照飘拂草
- 红叶藤
- 白花柴
- 假稻
- 地耳草
- 榧螺
- 秦岭耧斗菜
- 石灰华
- 水翁花
- 水茄冬子
- 花叶秋海棠
- 三七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