丛枝蓼
《中华本草》:丛枝蓼
拼音注音
Cónɡ Zhī Liǎo
别名
辣蓼、蓼辣草、簇蓼、辣蓼草、水红辣蓼、小辣蓼、红杆辣子、野辣子棵、白辣蓼草、钻之连、辣蓼、水红花蓼、野红辣蓼、家马蓼、小红辣蓼、旱辣寥、水红花、丛生蓼、马辣子
出处
出自《全展选编·内科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丛枝蓼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ygonum caespitosum Bl.采收和储藏:7-9月花期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平卧或斜生草本,高30-60cm。丛生。单叶互生;叶柄短;托叶鞘有缘毛;叶片卵形、卵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,长4-9cm,宽1.5-3cm,两端渐尖,两面无毛或有短柔毛,在叶缘及中脉上常有小刺尖毛。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,花穗纤细,具稀疏的小花;苞片漏斗状,无毛,常具粉红色,边缘有缘毛;花被5深裂,粉红色或白色。瘦果卵形,有3棱,黑色,光泽,包于宿存花被内。花期7-9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溪边或阴湿地处。资源分布: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。
形状
性状鉴别 茎技圆柱形,基部多分枝,棕褐色至红褐色,节部稍膨大,无毛,断面中空。叶片皱缩,卷曲,易破碎,展平后卵形、卵状披针形,长4-9cm,宽1.5-3cm,先端急狭而成尾状,基部狭楔形,两面及叶缘有伏毛,或仅沿脉疏生伏毛,淡绿色至褐棕色,草质;托叶鞘短筒状,疏生优毛,先端截形,有长睫毛。花序穗状,单生,或2-3个集生,花穗细弱,花簇稀疏间断;花被粉红色。瘦果三棱形,黑色有光泽,包于宿存花被内。气微,味微涩。
性味
辛;性平
功能主治
清热燥湿;健脾消疳;活血调经;解毒消肿。主泄泻;痢疾;疳疾;月经不调;湿疹;脚癣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~309。外用:适量,捣敷或煎水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丛枝蓼
拼音注音
Cónɡ Zhī Liǎo
别名
水红辣蓼、辣蓼(《全展选编·传染病》)。
出处
《全展选编·内科》
来源
为蓼科植物丛枝蓼的全草。
原形态
丛枝蓼,又名:簇蓼。
平卧或斜生草本,高30~60厘米。近基部多分枝,无中央茎的区别。单叶,互生,通常卵形,有时呈披针形,两端狭尖,两面无毛或有短柔毛,在叶缘和中脉上经常有小刺状毛;托鞘有缘毛。穗状花序,通常顶生或腋生,花穗细弱,具稀疏的小花,生在下部的间断不连;花被粉红色或白色;苞片漏斗状,绿色,无毛,通常具粉红色的边缘,上有缘毛。瘦果,卵形有3棱,黑色而光亮,包于宿存的花被内。花期9~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溪边或阴湿处。分布我国南北各地。
功能主治
治腹痛泄泻,痢疾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(鲜用)。
复方
治急性胃肠炎:鲜吹风散(木兰科植物异形南五珠子藤)三十公斤,辣蓼草五公斤,加水至一百二十六公斤,煎熬浓缩至四十二公斤,加2%尼泊金作防腐剂。每服10~20毫升,每日取三至四次,儿童减半。(《全展选编·内科》)
临床应用
[b]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:[/b]用100%辣蓼煎剂,成人每次60毫升,日服3次;小儿按体重服10~30毫升,每日3次。待体温下降至正常,临床症状消失后再续服2~3天停药。一般7天为一疗程。治疗54例,其中成人32例,小儿22例。成人组体温下降主正常所需时间最短30小时,最长4天;小儿组体温平均在36小时左右下降至正常。各种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,成人组为3天,小儿组为2.5天;大便性状的改善较临床症状为晚,在体温下降及其他症状消失后,稀便仍可持续2~3天。全组病例大便培养阳性者共20例(其中弗氏杆菌18例,宋氏杆菌2例),治疗后复查全部阴性,转阴时间平均4~5天。成人32例全部治愈,无1例复发。小儿18例痊愈,4例显著好转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红半边莲
- 牛皮草
- 草乌头
- 甜杏仁
- 牛肉
- 秋石
- 柳穿鱼
- 毛蒌
- 刺龙牙
- 粉绿藤
- 山甘草
- 月光花
- 虎耳还魂草
- 刺楸树皮
- 紫硇砂
- 水八角莲
- 淡竹笋
- 黑升麻
- 紫花芥
- 硇砂
- 粉苞苣
- 阳桃
- 盐肤木皮
- 蛇胆
- 金丝猴
- 鸡脚刺
- 小接骨丹
- 黄背草果
- 黄鼬
- 木馒头
- 紫杜鹃
- 腐婢根
- 细枝柃
- 红花寄生
- 檀香泥
- 球核荚蒾
- 广西过路黄
- 牛角藓
- 披散糖芥
- 海盘车
- 爆仗竹
- 哈士蟆
- 光叶密花豆
- 红叶甘橿
- 密纹薄芝
- 大铁扫把
- 高山唐松草
- 蜂窝草
- 大人血七
- 桂叶素馨
- 牛蒡
- 川山橙果
- 腊梅
- 冷杉果
- 牛巴嘴
- 白云瓜花
- 茜草茎
- 金凤毛
- 梅
- 刺槐
- 芦竹根
- 锦葵
- 黑根药
- 蜂乳
- 接骨草
- 穇子
- 白贝
- 紫苏苞
- 蒙古扁桃
- 叶上果根
- 黄龙藤叶
- 大树三台
- 桂子
- 灵芝
- 山海螺
- 黄荆
- 大叶白头翁
- 宽叶返魂草
- 猩猩木
- 臭黄荆叶
- 粗榧子
- 田基黄
- 黄蘑菇
- 粗叶悬钩子
- 铁棒锤
- 飞来蓝
- 夏蜡梅
- 狼毒
- 豹皮菇
- 绣球防风
- 籼米
- 赤翅蜂
- 大叶藻
- 臭梧桐子
- 千解草
- 木本远志
- 海螺
- 车前草
- 海松子
- 乌脚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