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鳞甲
《中华本草》:鱼鳞甲
拼音注音
Yú Lín Jiǎ
别名
土毛地黄、拉狸甲、拦狸莲、龙鳞草、台地黄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苦苣苔科植物台闽苣苔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itanotrichum oldhamii (Hemsl.) Solereder [Rehmania oldhami Hemsl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鲜用或切碎晒干。
原形态
台闽苣苔 多年生草本,高约20-45cm。上部和花序多少密被短毛并带紫色。叶对生、近对生或互生;上部的有短柄或近无柄,下部有长柄达4cm;叶片稍不对称,椭圆形,狭倒卵形或长圆形,长4.5-24cm,宽2.8-10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有牙齿或小牙齿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,两面均被短柔毛。总状花序顶生,每一花梗均生一苞片内;苞片狭卵形,长0.8-1.8cm;小苞片钻形,长约3mm,宽约3mm;花梗长达1.2cm,花向一侧;花萼钟形,长约1cm,密被柔毛,5裂近基部,裂片被针形;花冠黄色,长3-3.5cm,疏被短毛,裂片5,近相等,裂片具暗紫色斑;能育雄蕊4,退化雄蕊1;花盘环状;子房卵球形,被柔毛,1室,花柱无毛,柱头2裂。两果褐色,卵形,长约8mm。种子褐色,无毛。花期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陡岩阴处或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福建、台湾。
性味
味苦;性寒
功能主治
利水通淋;清热鲜毒。主小便淋沥涩痛;痈肿疮疖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鲜叶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鸡根
- 杏枝
- 云苔草
- 疣果冷水花
- 岩兰花根
- 见血封喉
- 姜三七
- 黄连花
- 荨麻
- 大金牛草
- 四川红淡叶
- 假茼蒿
- 赤火绳
- 野棕
- 青麸杨根
- 白矾
- 黑心姜
- 黄樟
- 蝙蝠
- 尖顶羊肚菜
- 珠芽半支
- 长毛柃叶
- 小三棵针
- 大草乌
- 海金沙草
- 杉木油
- 梓实
- 小柿子
- 兰花双叶草
- 水翁花
- 吉利子树
- 白饭树叶
- 黄心果
- 崩疮药
- 地精草
- 地筋
- 打箭菊
- 香茅花
- 紫萁苗
- 钱针万线草
- 虎斑游蛇
- 复生草
- 黄皮
- 观音茶
- 臭草
- 苦地丁
- 脾寒草
- 海牛
- 盒子草
- 毛叶小寒药
- 猴闼子
- 牛角瓜
- 木蝴蝶
- 凤眼草
- 肿足蕨
- 红蒿枝
- 紫绿草
- 文蛤肉
- 黄背草果
- 鲛鱼
- 灰钉
- 百里香
- 天文草
- 卷心菜
- 梨
- 金边兔耳
- 天鹅毛
- 紫荆皮
- 列当
- 臭节草
- 黑参
- 密花山矾
- 扛板归根
- 黄鹌菜
- 青娘子
- 玄精石
- 鹅掌金星草
- 辣根菜
- 透明草
- 九龙吐珠
- 寄马桩
- 独椒
- 牛奶浆
- 刺黄连
- 香附
- 水杨梅根
- 剑麻
- 山蛩虫
- 小叶双眼龙
- 大五爪金龙
- 红皮云杉
- 橘叶巴戟
- 紫背天葵草
- 小血藤叶
- 紫薇花
- 野兔毛
- 水黄杨木
- 水芹
- 菥蓂
- 通肠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