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筋
《中华本草》:地筋
拼音注音
Dì Jīn
别名
菅根、土筋、黄菅、毛针子草、茅刺草、扭黄茅
英文名
Root or herb of Contorted Tanglehead
出处
出自《名医别录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黄茅的根茎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eteropogon contortus(L.) Beauv.ex Roem.et Schult.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。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黄茅,多年生草本。须根质较坚韧。秆直立,丛生,高40-90cm,光滑无毛。叶鞘扁压而具脊,光滑无毛或鞘口具细柔毛;叶舌较硬,膜质,长约1mm,截平,具纤毛;叶片线形,长达15cm,宽3-5mm,两面均粗糙或上面基部疏生柔毛。总状花序单生,长3-6cm(芒除外),直立或稍弯曲,下部具3-14个同性对,上部可多达12个异性对;孕性小穗线形,长6-8mm(包括长约2mm的基盘),基盘尖锐,具棕褐色髯毛;第1颖草质,被短硬毛,背部圆形,先端钝,边缘包卷同质之第1颖,具2脉,脉间被短硬毛,具膜质边缘;第2外稃膜质,极窄,延伸成芒;芒两回膝曲,长6-10cm,芒柱扭转而被短硬毛;不育小穗偏斜而略扭转,覆盖孕性小穗,绿色或带紫色,无毛或生糙疣毛。花、果期7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草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南、西南及陕西南部、浙江各地。
化学成分
干草(开花期采集)含水分11.2%、灰分4.9%。蛋白质3.9%、脂类1.5%、粗纤维36.O%、碳水化物42.5%。所含多糖主为半纤维素类。低分子糖类有蔗糖(sucrose),葡萄糖(glucose),果糖(fructose),半乳糖醇(galactitol),内消旋肌醇(Myo一inositol)和棉子糖(Raffinose)。
药理作用
参见麝香草条。1.消炎作用:花的煎剂或流浸膏可用于支气管炎或其他上呼吸道疾患作保护剂。2.止痛作用:也可用于神经炎或脊神经根炎作止痛剂,此皆因其中含百里香酚之故。
性味
甘;寒
功能主治
清热止渴;祛风除湿。主热病消渴;风湿痹痛;咳嗽;吐泻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捣汁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别录》:主益气,止渴,除热在腹脐,利筋。2.《纲目》:根、苗、花功与白茅同。3.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治热咳,止吐泻,理小肠气。4.《本草求原》:止水泻,理心气热痛,小肠气痛。5.《岭南采药录》:理跌打内伤。6.《贵州草药》:驱风除湿,散寒上咳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地筋
拼音注音
Dì Jīn
别名
菅根、土筋(《别录》),黄茅(《纲目》),毛针子草(《贵州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别录》
来源
为禾本科植物黄茅的根或全草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黄茅,又名:黄菅(《纲目》)。
多年生草本.须根质较坚韧。秆直立,丛生,高40~90厘米,光滑无毛。叶鞘扁压而具脊,光滑无毛或鞘口具细柔毛;叶舌较硬,膜质,长约1毫米,截平,具纤毛;叶片线形,长达15厘米,宽2~5毫米,两面均粗糙或上面基部疏生柔毛。总状花序单生,长3~6厘米(芒除外),下部具3~10个同性对,上部可具达12个异性对;孕性小穗线形,长6~8毫米,基盘尖锐,具棕冯色髯毛;第1颖革质,被短硬毛,背部圆形,先端钝,边缘包卷同质之第2颖;第2颖等长而甚窄于第1颖,具2脉,脉间被短硬毛,具膜质缘;第2外稃膜质,极窄,延伸成芒;芒2回膝曲,长6~10厘米,芒柱扭转而被短硬毛;不育小穗偏斜而略扭转,覆盖孕性小穗,绿色或带紫色,无毛或生糙疣毛。花、果期7~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长于山坡草地。分布华南、西南、华中和浙江、陕西等地。
化学成分
干草(开花期采集)含水分11.2%、灰分4.9%、蛋白质3.9%、脂类1.5%、粗纤维36.0%、碳水化物42.5%。所含多糖主为半纤维素类。低分子糖类有蔗糖。葡萄糖、果糖、半乳糖醇、内消旋肌醇和棉子糖。
性味
甘,寒。
①《别录》:"味甘,平,无毒。"
②《本草求原》:"甘,寒。"
功能主治
清热止渴,祛风除湿。治热病消溺,咳嗽,吐泻,关节疼痛。
①《别录》:"主益气,止渴,除热在腹脐,利筋,"
②《纲目》:。"根、苗、花功与白茅同。"
③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治热咳,止吐泻,理小肠气。"
④《本草求原》:"止水泻,理心气热痛,小肠气痛。"
⑤《岭南采药录》:"理跌打内伤。"
⑥《贵州草药》:"驱风除湿,敝寒止咳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;捣汁或浸洒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风寒咳嗽:毛针子草根一两,煎水服。
②治风湿关节疼痛:毛针子草根一两,大血藤、小血藤、观音柴各五钱,泡酒服。
③治枪伤(退子弹):毛针子草、迷马桩各等量,捣烂敷伤处。(①方以下出《贵州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虫实
- 鱼脑石
- 过山风
- 裕民贝母
- 奶浆参
- 南牡蒿
- 刺苋菜
- 极丽马先蒿
- 鸡屎白
- 海粉
- 铜棒锤
- 七里香
- 谷芽
- 人参条
- 柳根
- 九节莲
- 山麻黄
- 海芋
- 红孩儿
- 黄芦木
- 风藤草
- 烂茶叶
- 广西过路黄
- 桑螵蛸
- 金剪刀草
- 大草乌
- 草灵脂
- 刷把草
- 肾精子
- 三叶青
- 鹅掌楸
- 野大豆藤
- 苦檀子
- 香石藤果
- 椒蒿
- 土半夏
- 绵萆薢
- 穿山龙
- 黄花小二仙草
- 吐烟花
- 野冬菊
- 猪肚
- 夹竹桃
- 刺黄连
- 芦子
- 树茭瓜
- 米碎花
- 山猫儿
- 栗毛球
- 铁扫帚
- 龙牙楤木叶
- 车前
- 接气草
- 水虾子草
- 鸭屎树
- 石莽草
- 小金牛草
- 椰子皮
- 八仙草
- 野苏麻
- 构皮麻
- 凤尾七
- 海虾壳
- 蛟龙木
- 山香
- 大良姜
- 三叶茶
- 黄蜀葵
- 瘤毛獐牙菜
- 胶质鼠尾草
- 浙桐皮
- 红头翁
- 肥荚红豆
- 山黑柳
- 粘毛鼠尾草果
- 九牛力
- 红梗草根
- 蒙自木蓝
- 吊灯笼
- 四大天王
- 黄鼬
- 落霜红
- 硬质早熟禾
- 单花鸢尾子
- 鲱鱼
- 刺梨根
- 白扁豆
- 一朵云叶
- 大叶黄杨
- 香樟果
- 炮姜
- 狭头橐吾
- 白珠树
- 白千层油
- 小五彩苏
- 鸦跖花
- 藤黄
- 杉蔓石松
- 韭叶芸香草
- 硬飘拂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