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乌泡根
《*辞典》:大乌泡根
拼音注音
Dà Wū Pào Gēn
别名
乌泡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
出处
《分类草药性》
来源
为蕾薇科植物川莓的根或叶。秋、冬季采根,夏季采叶。
原形态
落叶灌木。高2~5米。茎圆柱形,无刺,密被灰褐色茸毛,有时混生刚毛。单叶,近圃形或宽卵形,直径6~17厘米,先端急尖或圆钝,基部心形,边缘有不整齐锯齿,常有不明显的5~7裂,上面粗糙,下面灰绿色,网脉明显,有短绒毛;叶柄长5~7厘米;托叶较宽,近似卵圆形,基部不对称,顶端浅裂,有早落现象。圆锥花序顶生或成腋生花丛;总花梗和花梗密生绒毛;花紫色,直径1~1.5厘米;萼裂片三角状卵形,先端尾尖,内外两面有茸毛;花瓣倒卵圆形;雄蕊多数。聚合果近球形,直径6~8毫米,黑色。花期6~7月。果期8~9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、路旁、林边、林中及灌丛中。分布四川、贵州、湖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酸咸,平。"
功能主治
凉血,活血。治劳伤吐血,咳血,月经不调,痢疾,瘰疬,骨折。
①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根:祛风除湿,止呕,活血。治劳伤吐血,月经不调,口有腥气,瘰疬,痘后目翳,疯狗咬伤。叶:治黄水疮。"
②《贵州药植目录》:"全株:清热凉血,止血,接骨。治痢疾,脱肛,倒经,咳血,骨折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浸酒、炖肉服。外用:叶,研粉撒布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豆腐
- 大叶马尾连
- 土玉桂
- 西南菝葜
- 胡桃叶
- 乌当归
- 药绿柴
- 扇子七
- 菊花参
- 臭黄荆叶
- 牛胆
- 苔菜
- 土沉香
- 臭山牛蒡
- 篱天剑
- 海豘鱼
- 水曲柳
- 人面子根皮
- 黄葵
- 蚂蚁花根
- 断线蕨
- 石米
- 僵蚕
- 糖橘红
- 鹿筋
- 生漆
- 葛仙米
- 石山花椒
- 墨地
- 黑壳楠
- 大山芝麻
- 黄耆茎叶
- 黄水枝
- 南赤瓟
- 地羊鹊
- 两色鳞毛蕨
- 对节树根
- 西瓜
- 南枳椇
- 南瓜叶
- 马骨
- 玉蜀黍根
- 白屈菜根
- 地茄子
- 薄荷油
- 水龙胆草
- 乌榄仁
- 貒膏
- 铁海棠花
- 排草香
- 长叶山竹子
- 骨螺
- 亮叶桦
- 十八症
- 披针叶卫矛
- 啤酒花
- 小驴蹄草
- 乌榄
- 构皮麻
- 牙痈草
- 杏仁
- 大千生
- 青藤
- 掉毛草
- 海南三七
- 披散糖荠
- 蛤仔壳
- 鷩雉
- 鹅肉
- 疣果冷水花
- 白苏叶
- 蛤叶薯
- 腊雪
- 瓢瓜
- 大血藤
- 山蓼
- 千金坠
- 东北桤木
- 黑皮青木香
- 橄榄
- 杧果树皮
- 云南油杉
- 小龙胆草
- 半枝莲
- 龙脑膏香
- 岩白菜
- 左黑果
- 刺山茶果
- 蛇王藤
- 水仙花
- 海州常山
- 法半夏
- 豉汁
- 大叶凤仙花
- 知风草
- 补血薯
- 马齿
- 钝齿青荚叶
- 毛麝香
- 柏勒儿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