垂果南芥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垂果南芥
拼音注音
Chuí Guǒ Nán Jiè
来源
十字花科垂果南芥Arabis pendula L.,以果实入药。
生境分布
内蒙古、东北、华北、西北、西南。
性味
辛,平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消肿。主治疮疡肿毒。
用法用量
1~3钱,水煎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垂果南芥
拼音注音
Chuí Guǒ Nán Jiè
别名
文珠日-赫其(蒙名)
出处
《内蒙古中草药》
来源
为十字花科植物垂果南芥的果实。秋季采收,晒干酒炒。
原形态
二年生草本,高50~100厘米。茎直立,被毛,上部分枝。叶互生,长椭圆形、倒卵形或披针形;先端尖,基部耳状,稍抱茎,边缘有细锯齿,无柄.总状花序顶生;萼片4,有星状毛;花瓣4,十字形,较小,白色。长角果扁平,下垂,长3~10厘米。种子多数,边缘有狭翅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、山沟、草地、林缘、灌木丛、河岸及路旁的杂草地。分布西北、华北、东北等地。
性味
辛,平。
功能主治
清热,解毒,消肿。治疮痈肿毒。
复方
①治痈肿:垂果南芥适量,煎汤熏洗。
②治阴道炎,阴道滴虫:垂果南芥一钱。荆芥一钱,蔓荆子二钱,益母草三钱,玉竹三钱,一支蒿二钱,共研细末,每日一次,每次一钱五分,煎汤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松木皮
- 白刺花叶
- 番石榴叶
- 山石榴
- 马尿烧
- 红头草
- 紫鸭跖草
- 藤杜仲
- 栉叶蒿
- 滇瑞香
- 粳米泔
- 木棉皮
- 野灯草
- 蝮蛇皮
- 三筒管
- 山佩兰
- 鱼油
- 绿珊瑚
- 山胡椒根
- 木奶果
- 鹊豆
- 白千层皮
- 艾叶
- 黄泡子
- 白皮柯
- 水鸡油
- 毛脉柳叶菜
- 雪里开
- 红白二丸果
- 匙叶黄杨
- 榛蘑
- 小黄构
- 水蓑衣
- 野大豆藤
- 秋葡萄茎
- 土千年健
- 苦白蹄
- 肾果小扁豆
- 苎麻根
- 葡萄
- 水半夏
- 白薯莨
- 甜瓜叶
- 松萝
- 大发表
- 人参
- 滇丹参
- 鲫鱼胆
- 紫地榆
- 白僵蚕
- 海桐皮
- 女儿红叶
- 狭叶垂头菊
- 黄芽白菜
- 飞蛾藤
- 牛儿藤
- 一枝香
- 接骨草
- 小谷精草
- 飞龙掌血叶
- 牛耳枫根
- 桐皮
- 味牛膝
- 牛舌头
- 雷公藤
- 山蚂蝗
- 牛舌癀
- 紫苏
- 苦檀子
- 狼尾巴花
- 栗子
- 黑沙蒿子
- 苦楝菌
- 粉萆薢
- 分枝火绒草
- 小黑牛
- 生瓜
- 大头陈
- 黑面叶根
- 花红叶
- 百里香叶杜鹃
- 石吊兰
- 七叶一枝花
- 大叶菜
- 雁来红
- 枇杷叶露
- 榆拟层孔菌
- 光背杜鹃
- 扶栘木皮
- 鲫鱼脑
- 西藏酸模
- 扁豆根
- 马鹿花
- 飞来鹤
- 三月泡
- 雕骨
- 大黄
- 千里光
- 腐卑
- 阳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