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果倒地铃
《*辞典》:小果倒地铃
拼音注音
Xiǎo Guǒ Dǎo Dì Línɡ
别名
炮卜草、金丝苦楝、三角泡、三角藤、包袱草、倒地铃(《广西中草药》),粽仔草、尪子目珠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》
来源
为无患子科植物小果倒地铃的全草。夏秋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柔弱草质藤本,具卷须,长达1~3米。茎有纵纹,疏生短毛。叶互生,2回3出复叶,长5~10厘米;小叶膜质,卵形至披针形,长1~5厘米,边缘有粗齿或分裂。花小,白色,长2~2.5毫米,左右对称,腋生,数朵组成具长柄的聚伞花序,下有卷须2条;萼片4~5枚;花瓣4,其中2枚大的与萼片粘合,基部之上有大而扁平的鳞片1枚,2枚小的有冠状鳞片1枚;花盘偏于一侧;雄蕊8,偏生,花丝分离或基部合生;子房3室,花柱3裂。蒴果膜质,倒卵状三角形,长和宽1.5~2厘米。种子球形,黑色。花期夏秋。
本植物的果实(炮掌果)亦供药用。另详专条。
生境分布
多生于旷野、树旁及丘林地区小树丛中。分布我国西南至东南各地。
性味
苦,寒。
①《广西中草药》:"味微苦,性寒。"
②《福建中草药》:"辛,凉。"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治百日咳,咽喉炎,疔疮,湿疹,脓泡疮。
《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》:"治蛇伤,小儿发热,全身起泡,白泡疮,疝气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捣敷或煎水洗。
复方
①治百日咳:小果倒地铃(鲜)五至七钱。水煎服。
②治消渴(糖尿病):小果倒地铃(鲜)五钱至一两。水煎服。
③治咽喉炎:小果倒地铃(鲜)一两。水煎调冰糖服。
④治对口疮:小果倒地铃鲜叶加少许食盐、冷饭,捣烂外敷。
⑤治疔疮:小果倒地铃鲜全草或叶加冬蜜,捣烂外敷。
⑥治背痈:小果倒地铃(鲜)一两,水炖服;另取鲜叶捣敷患处。(①方以下出《福建中草药》)
⑦治湿疹:三角泡、水杨梅、白筋各适量。先用生药煎水外洗,后用于粉撒患处,每天两次。(《全展选编·皮肤科》)
⑧治脓疱疮,湿疹,烂疮:三角泡、蚂蚱勒各适量。水煎,洗患处。
⑨治小儿阴囊热肿:三角泡适量,水煎,洗患处。
⑩治阴囊湿疹:三角泡三两,蛇床子一两。水煎,洗患处。(⑧方以下出《广西中草药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通光散
- 华山参
- 水茴香
- 红叶甘橿
- 红白二丸
- 河套大黄
- 桂花露
- 茴香虫
- 莱菔缨
- 山矾花
- 披针叶毛茛
- 陆英
- 红土子皮
- 喜马拉雅紫茉莉
- 刺郎果
- 骆驼毛
- 石楠根
- 芦荟
- 沙棘
- 榧子
- 犀牛皮
- 小花八角枫
- 荠薴
- 省沽油
- 木鳖根
- 龙骨
- 壶卢子
- 大报春花
- 驴阴茎
- 白苏子
- 黄总花草
- 刀灰树
- 心叶黄花仔
- 蝤蛴
- 褐云玛瑙螺
- 大叶马尾连
- 水菖蒲
- 砗磲肉
- 红毛走马胎
- 茄叶
- 花杜仲藤
- 鸽
- 厚叶子树
- 蔓乌头
- 黄土
- 树头芭蕉
- 海蜇
- 大叶蛇总管
- 海鹞鱼肝
- 商陆花
- 黄柏
- 槲皮
- 姊妹树
- 簝叶竹根
- 绿兰花
- 圆叶母草
- 大发汗
- 兴木蒂那布
- 咸秋石
- 大马哈鱼籽
- 凤丫草
- 苍耳花
- 宽叶紫萁
- 筋骨散
- 蜈蚣藻
- 珊瑚草花
- 腺花香茶菜
- 梓白皮
- 石米
- 冬瓜瓤
- 水香柴
- 土金耳环
- 玄台
- 棉籽
- 藏报春
- 撑篙竹
- 单条草
- 獐牙菜
- 盐麸子
- 葫芦茶
- 竻慈姑
- 刺梨子
- 六棱菊
- 水绵
- 荔枝壳
- 两色乌头
- 火头根
- 水茄冬果
- 灰贯众
- 沙叶铁线莲
- 狼萁草
- 山樱桃核
- 密褶红菇
- 露兜簕
- 喜树
- 李核仁
- 伴蛇莲
- 球花马蓝
- 吴萸叶五加
- 小梾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