宽叶紫萁
《中华本草》:宽叶紫萁
拼音注音
Kuān Yè Zǐ Qí
英文名
Javanese Flowering Fern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紫萁蕨科植物宽叶紫萁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smunda javanica Bl.[Plenasium javanicum Persl]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收,洗净,去须根与叶柄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大型陆生蕨类植物,植株高达2m。叶一型,但羽片为二型;羽片厚革质,光滑;叶柄长约60cm,坚硬,有光泽,下部粗达1.5cm;叶片长约80cm,宽约50cm,长圆形;羽片25-30对,下部的对生,长约22cm,宽2-2.5cm,上部的互生,斜向上,长披针形,上部渐尖头,边缘全缘或波状,多少反卷,稍有锯齿,基部针形,具2-5mm的短柄;叶脉粗糙,二至三回分歧;中部或中部以上的数对羽片能育,长约5-12cm,宽不到1cm,线形,有时仅羽片上部能育,基部阔而不育;主脉两侧羽裂成多数卵圆形或长圆形的孢子囊小穗,背面布满暗棕色的孢子囊群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600m左右的常绿混交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。
性味
苦;寒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止血杀虫;祛风。主痈疖;腮腺炎;风湿骨痛;漆疮;肠道寄生虫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茎:味苦、性寒。有清热解毒、止血杀虫的功能。用于痈疖、腮腺炎、肠道寄生虫、漆疮、风湿骨痛,嫩苗用于外伤出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凉喉茶
- 大花剪秋罗
- 茶绒
- 达仑木
- 臭蒿
- 晕药
- 鲥鱼
- 韭根
- 土附子
- 淡竹叶
- 光板猫叶草
- 小扁豆
- 小扁豆根
- 母猪草
- 小叶小羽藓
- 山桃树皮
- 红走马胎
- 金钮扣
- 小天蒜
- 小梾木
- 小倒钩藤
- 小果倒地铃
- 小万年草
- 小六月寒
- 小悬钩子
- 白背小报春
- 泡桐根
- 碧桃干
- 黄接骨丹
- 小南木香
- 土羌活
- 石上藕
- 赤雹
- 黄荆
- 柄果槲寄生
- 斑鸠占叶
- 番杏
- 脾寒草
- 刺盖草
- 心叶秋海棠
- 南天竹梗
- 魔芋
- 厚膜藻
- 榄仁树皮
- 五叶薯
- 鸡公柴
- 龙齿
- 老鹤草
- 羊屎条花
- 宽叶鼠曲草
- 单头紫菀根
- 黑塔子叶
- 紫玉簪叶
- 冷地卫矛
- 鸱骨
- 狼油
- 苍山黄堇
- 望江南
- 大山黧豆
- 辣椒
- 芒萁骨根
- 构树
- 锈毛络石
- 姜露
- 山漆树
- 柳屑
- 半枫荷
- 九州岛岛岛岛堇菜
- 红升丹
- 大叶醉鱼草
- 小叶山鸡尾巴草
- 鹿筋
- 瘤毛獐牙菜
- 布荆
- 豺皮樟根
- 镜面草
- 山楂核
- 堇宝莲叶
- 红酸杆
- 腐婢
- 萼果香薷
- 夏丸
- 瓢瓜
- 大马蹄蕨
- 山樱桃
- 红果参
- 骆驼黄
- 风箱树花
- 茳芒决明
- 牛靥
- 鬼毛针
- 地核桃
- 丝瓜子
- 鹿仙草
- 龙船花茎叶
- 鸡爪竻
- 芙蓉花
- 川谷根
- 岗梅
- 跳皮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