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马哈鱼籽
《中华本草》:大马哈鱼籽
拼音注音
Dà Mǎ Hā Yú Zǐ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鲑科动物大麻哈鱼的卵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Oncorhynchus Keta( Walbaum)采收和储藏:秋季捕捞,剖腹取卵,晒干。
原形态
大麻哈鱼,体稍侧扁,一般长约60cm。头大,吻长,突出,微弯,尤其雄鱼在生殖期吻弯曲如钩状,使上下颌不相吻合。眼距吻端比距鳃孔为近。口大,牙扁而尖锐,顶端向内微弯,上下颌各具1列大牙。鳃孔大,鳃耙19-25。体被细小圆鳞。侧线明显。侧线鳞132-148(19-26/18-24)。背缘自头后渐次降起直至背鳍基部。背鳍3-4,9-11,起点距吻端与距尾鳍基约相等。脂鳍小,和臀鳍相结,臀鳍2-4,12-15。胸鳍1,41-16,较小,位低,腹鳍1-2,8-11。尾鳍叉形。头背和体背青黑色,腹部银白色,成鱼体侧有10-12条橙赤色的横斑。臀鳍、腹鳍灰白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为生殖洄游性鱼类,原栖息于太平洋中。每年秋季(秋鲑)由鄂霍次克经库页岛成群进入黑龙江、乌苏里江等河流。资源分布:我国分布于黑龙江、乌苏里江、松花江及图们江。
性味
健胃
功能主治
消化不良。主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每次3-6g,每日3次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百解马兜铃
- 豆根木蓝
- 华东木蓝
- 萆薢
- 茅苍术
- 百里香
- 血经草
- 木香子
- 狗尾巴参
- 地笋
- 大叶骨碎补
- 薄叶黄芩
- 白苏梗
- 龙葵
- 苦菜花子
- 三出叶委陵菜
- 帘子藤
- 扇子七
- 刚竹
- 九牛力
- 黄梢蛇
- 蕙实
- 六角英
- 巴茅根
- 凹朴皮
- 槲皮
- 岗梅叶
- 橙叶
- 报春花
- 芭蕉油
- 大蒜
- 大画眉草
- 筀笋
- 吊灯花叶
- 等宽鳞毛蕨
- 虾蟆肝
- 美商陆子
- 凤尾七
- 纤枝山柑
- 合子草
- 石豆瓣
- 射鸡尾
- 狼喉靥
- 灵芝
- 箭刀草
- 台湾三颗针
- 落地金钱
- 四时青
- 香菇
- 水红袍
- 迎山红
- 狭叶荨麻
- 鱼狗
- 窄叶大戟
- 刺藦苓草
- 虱婆草
- 大驳骨丹
- 三轮蒿
- 细柱五加
- 山油柑果实
- 小槐花
- 附子
- 魿鱼
- 篦子三尖杉
- 蚌花
- 绿豆花
- 老鸦糊
- 辣根
- 辽东栎皮
- 白蝶花
- 辽东栎
- 蝲蛄石
- 蓝花茶
- 老鼠簕
- 黄花铁线莲
- 刺榆叶
- 垂珠花
- 花叶冷水花
- 蓝花龙胆
- 大地柏枝
- 白草莓
- 南枳椇
- 莱菔
- 薄荷油
- 萝卜防己
- 裂序楼梯草
- 刺子莞
- 连香树果
- 刺芋
- 方榄
- 秋海棠根
- 芦荟叶
- 莲子
- 狼尾巴蒿
- 白豆蔻壳
- 绿豆
- 雷蘑
- 细竹蒿草
- 宽尾石韦
- 辣根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