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头狗
《中华本草》:大头狗
拼音注音
Dà Tóu Gǒu
别名
毫离虫、士蚱子、土蚂蚱子
英文名
A kind of field cricket
出处
出自《陆川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蟋蟀科动物油葫芦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ryllus testaceus Walker.采收和储藏:秋季捕捉,用沸水烫死后烘干。
原形态
油葫芦,体长圆形,长约2cm,雌者较大。体背面黑褐色,有光泽;腹面较淡。头部有复眼1对,呈半球形突出,复眼的内缘和两颊黄褐色;触角1对,细长,有时左右不对称。前胸背板黑褐色,有2条月牙纹;翅2对,前翅淡褐色,有光泽,后翅黄褐色,尖端纵折露出腹端。中胸腹板的后缘有内洼。足3对,后足的腿节甚粗壮,尾毛1对,褐色;雌者另有一产卵管,亦褐色,视之俨若3尾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常栖息于杂草内或砖瓦、土块下。昼伏夜出,性好斗。资源分布: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。
性味
味辛;咸;性温
归经
脾经
功能主治
利水消肿;解毒。主水肿;小便不利;流注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5-9只。
各家论述
《陆川本草》:解毒。治流注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大头狗
拼音注音
Dà Tóu Gǒu
别名
毫螭虫、土蚱子、土蚂蚱子(《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》)。
出处
《陆川本草》
来源
为蟋蟀科昆虫油葫芦的全虫。秋季捕捉,用沸水烫死后烘干。
原形态
体长圆形,长约2厘米,雌者较大。体背面黑褐色,有光泽;腹面较淡。头部有复眼1对,呈半球形突出,复眼的内缘和两颊黄褐色;触角1对,细长,有时左右不对称。前胸背板黑褐色,有2,月牙纹;翅2对,前翅淡褐色,有光泽,后翅黄褐色,尖端纵折露出腹端。中胸腹板的后缘有内洼;足3对,后足的腿节甚粗壮。尾毛1对,褐色;雌者另有一产卵管,亦褐色,视之俨若3尾。
生境分布
常栖息于杂草内或砖瓦、土块下。昼伏夜出,性好斗。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。
性味
《陆川本草》:"辛咸,温。"
功能主治
《陆川本草》:"解毒。治流注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每用5~9个研末,蜜糖调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榅桲
- 毛八角枫
- 包谷火焰包
- 禾叶风毛菊
- 獐耳细辛
- 帕梯果
- 小贯众
- 小乌泡
- 小儿腹痛草
- 杏叶
- 菩提树皮
- 莲房
- 假蒟
- 山甘草
- 炮弹果
- 漆姑草
- 象皮
- 肾炎草
- 苏木
- 兰石草果
- 大麦泡
- 黄杞
- 西南槐树
- 云杉球果
- 烟草
- 茅瓜叶
- 穗花杉叶
- 色赤杨
- 生姜汁
- 睡菜
- 涩草
- 九管血
- 小团叶根
- 蓝花龙胆
- 茄子
- 杏树根
- 凤仙花
- 向阳花
- 小叶云实
- 水晶鱼
- 化血胆
- 藕粉
- 夏天无
- 百合子
- 驴耳风毛菊
- 化香树
- 黄羊角
- 大花剪秋罗
- 细葛缕子
- 鹤虱
- 糜穰
- 榆耳
- 大叶骨牌草
- 杉皮
- 白竻薳
- 毛笋
- 荭草根
- 藿香
- 铃铃草
- 山苦荬
- 茶绒
- 八角乌
- 对节叶
- 岩梭
- 岭南杜鹃
- 小叶凤凰尾巴草
- 虫豆柴
- 山白菊
- 大花活血丹
- 头顶一颗珠
- 东风橘根
- 小麦苗
- 美登木
- 打火草
- 蒙自木蓝
- 残槁蔃
- 树葱
- 细叶刺针草
- 岩败酱
- 省沽油根
- 木半夏
- 大苦草
- 木蜡树根
- 散血飞
- 虾蟆肝
- 老枪谷叶
- 石榴根皮
- 黄寿丹
- 藤杜仲
- 野慈姑
- 盒果藤
- 獐骨
- 大瓦韦
- 琉璃草果实
- 大红毛叶
- 大红青菜
- 羊角拗子
- 小苏苏棵花
- 川西小黄菊
- 马尾伸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