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头狗
《中华本草》:大头狗
拼音注音
Dà Tóu Gǒu
别名
毫离虫、士蚱子、土蚂蚱子
英文名
A kind of field cricket
出处
出自《陆川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蟋蟀科动物油葫芦的全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ryllus testaceus Walker.采收和储藏:秋季捕捉,用沸水烫死后烘干。
原形态
油葫芦,体长圆形,长约2cm,雌者较大。体背面黑褐色,有光泽;腹面较淡。头部有复眼1对,呈半球形突出,复眼的内缘和两颊黄褐色;触角1对,细长,有时左右不对称。前胸背板黑褐色,有2条月牙纹;翅2对,前翅淡褐色,有光泽,后翅黄褐色,尖端纵折露出腹端。中胸腹板的后缘有内洼。足3对,后足的腿节甚粗壮,尾毛1对,褐色;雌者另有一产卵管,亦褐色,视之俨若3尾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常栖息于杂草内或砖瓦、土块下。昼伏夜出,性好斗。资源分布: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。
性味
味辛;咸;性温
归经
脾经
功能主治
利水消肿;解毒。主水肿;小便不利;流注
用法用量
内服:研末,5-9只。
各家论述
《陆川本草》:解毒。治流注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大头狗
拼音注音
Dà Tóu Gǒu
别名
毫螭虫、土蚱子、土蚂蚱子(《中国农作物病虫图谱》)。
出处
《陆川本草》
来源
为蟋蟀科昆虫油葫芦的全虫。秋季捕捉,用沸水烫死后烘干。
原形态
体长圆形,长约2厘米,雌者较大。体背面黑褐色,有光泽;腹面较淡。头部有复眼1对,呈半球形突出,复眼的内缘和两颊黄褐色;触角1对,细长,有时左右不对称。前胸背板黑褐色,有2,月牙纹;翅2对,前翅淡褐色,有光泽,后翅黄褐色,尖端纵折露出腹端。中胸腹板的后缘有内洼;足3对,后足的腿节甚粗壮。尾毛1对,褐色;雌者另有一产卵管,亦褐色,视之俨若3尾。
生境分布
常栖息于杂草内或砖瓦、土块下。昼伏夜出,性好斗。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。
性味
《陆川本草》:"辛咸,温。"
功能主治
《陆川本草》:"解毒。治流注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每用5~9个研末,蜜糖调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风艾
- 大驳骨
- 对马耳蕨
- 对马耳蕨根
- 大母猪藤
- 大冷水麻
- 大发表
- 大麦奴
- 定经草
- 大头橐吾
- 大巢菜
- 鸭舌鱼鳖
- 大砂仁
- 大良姜
- 大萼鹿角藤
- 大过路黄
- 茄子
- 黄瓜皮
- 二郎剑
- 扶栘木皮
- 灯台菜
- 大鹅儿肠
- 大黄树
- 大叶山桂
- 大叶桉叶
- 大叶樟
- 大叶熊巴掌
- 大叶藻
- 大叶酸藤
- 大唇马先蒿
- 大山玄参
- 大桫椤
- 大羽藓
- 大肺经草
- 大虎耳草
- 五灵脂
- 椴叶独活
- 山里红
- 鹅管石
- 大一面镙
- 大马哈鱼
- 大黄草
- 大叶白花灯笼
- 大叶钩藤
- 断板龟
- 大蓑衣藤根
- 大青根
- 断线蕨
- 断节参
- 大百解薯
- 杜父鱼
- 复叶耳蕨
- 复叶葡萄叶
- 灯盏细辛
- 鹅蛋壳
- 鹅脚板
- 凫羽
- 毒根斑鸠菊
- 五味子
- 鹅脚板根
- 乌毛蕨贯众
- 大剑叶木
- 大叶铁包金
- 大头艾纳香
- 大叶黄杨根
- 大膜盖蕨
- 大豆黄卷
- 大雪上一枝蒿
- 大叶千里光
- 弹刀子菜
- 大还魂草
- 大叶骨碎补
- 大箭
- 丁萝卜
- 大地柏枝
- 大头陈
- 野猪肉
- 老虎须
- 小花琉璃草
- 尖山橙
- 柳叶绣球菊
- 香蓼
- 柴胡叶链荚豆
- 隔山撬
- 红须须
- 豆腐渣果
- 椿叶
- 对叉疔药
- 鳗鲡
- 碎米蕨
- 戟叶瓦韦
- 毛黐头婆
- 黄花香薷
- 秀丽野海棠
- 连香树
- 酥
- 南丹参
- 橘叶巴戟
- 化金丹
- 没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