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棱菊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六棱菊
拼音注音
Liù Lénɡ Jú
别名
百草王、六耳铃、四棱锋、六达草、六十瓣、四方艾、三面风
来源
为菊科臭灵丹属植物六棱菊Laggera alata (Roxb.)Sch.-Bip.,以全草入药。夏秋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40~100厘米。根状茎粗短。茎直立,多分枝,4~6棱,棱上具有绿色翅状附属物,全株密生淡黄色柔毛及腺点,有特殊气味。叶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。秋季开花,头状花序一至数个单歧聚伞状排列,花管状,紫色。瘦果有柔毛,冠毛白色。
性味
苦、辛,微温。
功能主治
祛风利湿,活血解毒。用于风湿关节炎,闭经,肾炎水肿;外用治痈疖肿毒,跌打损伤,烧烫伤,毒蛇咬伤,皮肤湿疹。
用法用量
0.5~1两;外用适量,鲜品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棉籽
- 藏报春
- 撑篙竹
- 单条草
- 獐牙菜
- 盐麸子
- 葫芦茶
- 竻慈姑
- 刺梨子
- 水绵
- 荔枝壳
- 两色乌头
- 火头根
- 水茄冬果
- 灰贯众
- 沙叶铁线莲
- 狼萁草
- 山樱桃核
- 密褶红菇
- 露兜簕
- 喜树
- 李核仁
- 伴蛇莲
- 球花马蓝
- 吴萸叶五加
- 小梾木
- 谷皮树
- 罗汉果根
- 白鸡肫
- 獭四足
- 狗舌草
- 栗荴
- 吊兰
- 大泡通
- 狭叶桃叶珊瑚
- 白苣
- 多蕊蛇菰
- 华金腰子
- 骆驼肉
- 花生壳
- 蛴螬
- 高山大黄
- 核桃楸果仁
- 槐耳
- 红筷子冠毛
- 红曲
- 地莓子
- 山苏子根
- 韶子
- 带鱼
- 浙皖粗筒苣苔
- 天门冬
- 红泽兰
- 白鹅膏
- 婆婆指甲菜
- 大花列当
- 水珍珠菜
- 藕
- 荔枝叶
- 少花腰骨藤
- 黄皮果
- 土茶
- 白荷花露
- 拐枣七
- 石地钱
- 裂果卫矛
- 高山扁枝石松
- 红香树
- 环维黄杨星D
- 回回蒜果
- 毛莸
- 桦桃树
- 山橘叶
- 仙半夏
- 宿根亚麻
- 滇南马钱
- 岩梭花
- 红楠
- 老鸦花藤
- 倒挂草
- 榄李树汁
- 夏蜡梅
- 黄芫花
- 凤眼果根
- 滇羌活
- 辣姜子
- 木兰花
- 广西花点草根
- 山野豌豆
- 花叶矮陀陀
- 柿根
- 蓝锡莎菊
- 鸡冠苗
- 红母猪藤
- 山陀螺
- 芦竹沥
- 野火球
- 树头菜根
- 山白蜡条
- 广东金钱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