鄂报春
《中华本草》:鄂报春
拼音注音
è Bào Chūn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报春花科植物鄂报春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rimula obconica Hance采收和储藏:秋季或初春来挖,除去地上部分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全株被多细胞柔毛。根茎褐色,多须根。叶柄长10-15cm,被白色或褐色柔毛;叶片卵圆形、椭圆形或长圆形,长5-10cm,宽4-9cm,先端钝圆,基部心形或圆形,边缘全线或有圆形波状缺刻或锯齿,上面光滑,下面沿叶脉被多细胞柔毛。花葶柔弱,高15-30cm;伞形花序通常1轮,花朵每轮多数;苞片绿色,线形;花萼钟状漏斗形,5浅裂,外被短柔毛,开花时长约5mm,花后渐增大,果时长达1cm;花冠高脚碟状,淡紫色或淡红色,长5-20mm,直径约2cm,筒部较萼管长,裂片5,倒心形,先端2裂,平展;雄蕊5,花柱与花冠管部等长。蒴果球形,包藏于萼筒中。花期3-6月,果期4-7月。
栽培
生物学特性 性喜温暖,要求土壤肥沃,排水良好,空气流通。耐潮湿、忌暴晒,幼苗不耐高温。土壤以中性或微酸性为好。忌碱土。[br]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。春、秋季均可播种,一般常在采收后立即播种。也可用分株繁殖,于秋、冬进行。[br]田间管理 在15~20℃温度下,播种后7~10d发芽,幼苗有2~3片真叶时进行1次移栽分苗,5~6片时定植。生长期,每周施稀薄液肥1次,阳光过强时要适当蔽荫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2200m的林下、水沟边和湿润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和西藏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根茎不规则圆柱形,棕褐色,周围丛生多数灰白色或灰褐色须状根。质脆,易碎。气微。
性味
苦;性凉
归经
脾、胃二经
功能主治
解酒毒;止腹痛。主嗜酒无度;酒毒伤脾;腹痛便泄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~15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:泡酒内服,治腹痛,又解酒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鄂报春
别名
岩丸子[湖北、利川]、四季报春
来源
报春花科鄂报春Primula obconica Hance,以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湖北、四川、西藏。
功能主治
治腹痛:根泡酒内服。
解酒毒:根3~5钱,水煎服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活
- 鳞瓦韦
- 万寿菊花
- 九子不离母
- 小黄断肠草
- 秘鲁香胶
- 羚羊肉
- 剑叶玉簪
- 五香血藤
- 荔枝壳
- 苏铁根
- 黑色鳞毛蕨
- 荡皮参
- 双色龙胆
- 木豆叶
- 红雪柳
- 山麻杆
- 野丁香
- 小叶小羽藓
- 光亮密网蕨
- 假耧斗菜
- 茜草根
- 白花草
- 桑椹子
- 绿花独活
- 青盐陈皮
- 独角芋
- 羊血
- 托柄菝葜
- 冷蕨
- 大金银花
- 笔筒草
- 黄皮血藤
- 鲛鱼胆
- 青鳞鱼
- 小叶眼树莲
- 马唐
- 四叶参
- 石芥菜
- 阔叶赤车使者
- 莲须
- 旋覆花
- 墙草根
- 蓖麻根
- 毗黎勒
- 蓬子菜
- 豆根木蓝
- 鹄绒毛
- 黑骨走马
- 鬼笔
- 锯锯藤
- 海木
- 雪乌
- 钮子七
- 都咸子树皮
- 杂交景天
- 苦檀叶
- 无尾果
- 红牛皮菜
- 苏铁叶
- 滇五味
- 橘络
- 蛾眉石凤丹
- 松油
- 钩吻
- 圆叶母草
- 小叶爬岩香
- 昆明水金凤
- 药芹菜根
- 细叶卷柏
- 铺地黍
- 狗屎花
- 梅花草
- 香构
- 扁青
- 猪脬
- 青脚莲
- 锯鲨肝
- 羊角扭
- 慈竹花
- 盲肠草
- 苦地丁
- 红子仔
- 光素馨
- 乌蛇胆
- 川西小黄菊
- 山飘儿草
- 番石榴根
- 回心草
- 猴高铁
- 黄海葵
- 钩藤根
- 看麦娘
- 牛至
- 路旁菊
- 狗核树
- 刺蒺藜
- 榕树果
- 大千生
- 蠵龟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