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岩矸
《中华本草》:干岩矸
拼音注音
Gān Yán Gān
别名
岩黄连、毛黄堇、毛黄连、遍山白
英文名
all-grass of Tomentose Corydalis
出处
出自南川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罂粟植物毛黄堇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rydalis tomentella Franch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集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毛黄堇,多年生草本,全体密被白色毛茸。主根肉质,圆锥形,灰黄色。茎1-3,直立或倾斜。叶基生,具长柄;叶片轮廓狭三角形,二回羽状复叶,一回裂片11-13枚,具短柄;二回裂片9-11枚;末回裂片宽倒卵形,先端钝圆或再2-3深裂。总状花序顶生,疏生花10余朵;苞片短小,卵状披针形;花冠金黄色,无毛,外轮上瓣先端具浅凹,距圆筒形,长约占全瓣长的2/3,末端略下弯。蒴果条形,全体被毛,花柱宿存。花期夏存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600-1200m的悬崖陡壁少见雨水处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、四川。
形状
性状鉴别,全草常皱缩成团,被毛。主根圆锥形,直径5-10mm,表面棕黄色,有明显的皱纹及须根痕,质硬而脆,断面黄绿色。茎多成束卷曲,灰绿色。叶多已碎落。有的可见黄色小花。气微,味苦。
性味
味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凉血散瘀。主流行性感冒;咽喉肿痛;目赤疼痛;‘咳血;吐血;胃热脘痛;肝郁胁痛;湿热泻痢;痈肿疮毒;跌打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;或泡茶饮;研末,1.5g,每日3次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干岩矸
拼音注音
Gān Yán Gān
出处
南川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为罂粟科植物毛黄堇的全草。全年可采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。主根圆锥形,肉质,灰黄色。茎单一或丛生,倾斜,茎叶均密被白色茸毛。根生叶柄较长,叶片向四周披散,粉绿色,2回羽状复叶;小叶分裂为3~5片,先端钝圆或微尖或3裂。总状花序顶生,有长梗;花冠黄色,无毛。蒴果,线形,有毛。
生境分布
生于悬岩陡壁缺少雨水处。分布四川等地。
性味
苦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,止痛,止血。治跌打损伤,劳伤吐血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;或泡酒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万丈深
- 大画眉草
- 小酒瓶花
- 山樱桃
- 苦蒿
- 南木香
- 柳叶
- 柞树叶
- 斑叶兰
- 南瓜根
- 白苏子
- 槲叶
- 蓬莱葛
- 红花岩松
- 丁香根
- 多刺绿绒蒿
- 破头风
- 山狸子肉
- 糖橘红
- 上山虎
- 马齿
- 疏叶香根芹
- 肉桂
- 车前草
- 狗脚迹
- 天鹅毛
- 山牡丹
- 钩栗
- 莨菪
- 马桑根
- 黑皮跌打
- 棱子芹
- 东方蝾螈
- 鲤鱼鳞
- 岩檀香
- 地羊鹊
- 春不见
- 狍茸
- 豺肉
- 牛肺
- 粃壳草
- 笔管榕
- 吐铁
- 草本三角枫
- 小叶薄荷
- 肾子藤
- 血党
- 大叶矶松
- 紫贝
- 茅草叶
- 画眉草
- 紫木通
- 爵床
- 化气兰
- 野樱花
- 牛角七
- 空心柳
- 柽乳
- 大叶风沙藤
- 娃娃拳
- 火炮草果
- 鳑魮鱼
- 蓼实
- 鱼蓼
- 圆叶茅膏菜
- 路边姜
- 葎草花
- 海南粗榧
- 钩藤根
- 蓼大青叶
- 土三七
- 大叶子
- 山吴萸果
- 台湾泡桐
- 霸王鞭
- 土黄芩
- 多脉鹅耳枥
- 麦撇花藤
- 对叶四块瓦
- 田唇乌蝇翼
- 川西小黄菊
- 岩景天
- 密毛桃叶珊瑚叶
- 马缨杜鹃
- 狼尾草
- 苦菜花子
- 爬地卷柏
- 苤蓝叶
- 泡花树
- 铺地黍根
- 枸骨根
- 藤子甘草
- 黄柏
- 滇南寄生
- 长青草
- 枪乌贼
- 黄颡鱼涎
- 地沙
- 蟋蟀
- 泡桐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