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奶子
《中华本草》:牛奶子
拼音注音
Niú Nǎi Zǐ
别名
甜枣、麦粒子、夏至蔸、半春子、阳春子、芒珠子、禾了子、铃春子、清明子、春花胡颓子、羊奶子、岩麻子、豆子树、天青下白、红米饭、海梅树、牛奶奶、秋胡颓子、剪子果。
英文名
Fruit of Autumn Elaeanugs
出处
出自《江苏药材志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胡颓子科植物牛奶子的根、叶和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Elaeagnus umbellata Thunb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根,洗净切片晒干;叶、果实,晒干。
原形态
牛奶子 落叶灌木,高1-4m。常具刺,刺长1-4cm,幼技密被银白色和少数黄褐色鳞片,有时全被深褐色或锈色鳞片,单叶互生;叶柄长5-7mm;叶纸质,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,长3-8cm,宽1-4cm,先端钝尖或渐尖,基部圆形至楔形,边缘常皱卷至波状,上面幼时具银白色鳞片或星状毛,成熟后脱落,下面密被银白色和散生少数褐色鳞片。花较叶先开放,黄白色,芳香,外被银白色盾形鳞片,常1-7朵簇生于新枝基部;花便白色,长3-6mm,花被筒圆筒状漏斗形,上部4裂,筒部较裂片为长;雄蕊4,花丝极短,长约为花丝的一半;花柱直立,疏生白色星状柔毛。果实近球形至卵圆形,长5-7mm,幼时绿色,被银白色或有时全被褐色鳞片,成熟时红色。花期4-5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-300m的向阳的林缘、灌丛中、荒坡上和沟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北、华东、西南及辽宁、陕西、宁夏、甘肃、青海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果含葡萄糖(glucose),果糖(fructose),蔗糖(sucrose),抗坏血酸(ascorbic acid),去氢抗坏血酸(dehydroascorbic acid)以及多酚类(polyphenols),有机酸(organic acids),缔合鞣质(associated tannins)。叶、茎皮含5-羟色胺(serotonin)。种子油中含脂肪酸和甾醇化合物。
性味
味苦;酸;性凉
归经
肺;肝;大肠经
功能主治
清热止咳;利湿解毒。主肺热咳嗽;泄泻;痢疾;淋证;带下;崩漏;乳痈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根或叶15-30g,果实3-9g。
各家论述
1.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治喉热。2.《江苏药材志》:收敛,止血,止泻。3.《湖南药物志》:补脾,散寒解表,消风祛湿,行血活血,利尿。4.《贵州药植目录》:根:治麻疹。叶:治疔疮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牛奶子
拼音注音
Niú Nǎi Zǐ
别名
阳春子(《植物名实图考》),甜枣、麦粒子(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),半春子、岩麻子、密毛子、羊奶子、芒珠子、禾了子(《湖南药物志》)。
出处
《江苏药材志》
来源
为胡颓子科植物牛奶子的根、叶、果实。
原形态
落叶灌木,高达4米。枝具针刺,小枝带黄褐色,或一部分密被银白色鳞片。叶互生,纸质,椭圆形至倒卵状披针形,长3~9厘米,宽1.5~5厘米,先端钝至短尖,基部圆形至阔楔形,边缘通常卷缩,上面幼时有银白色鳞片或星状毛,老时或脱落,下面有银白色或杂有褐色鳞片;叶柄长5~7毫米.花腋生,黄白色,芳香,外面有鳞片,长约1.2厘米;花被筒漏斗形,上部4裂,筒部较裂片为长;雄蕊4;花柱疏生白色星状柔毛,果实近球形至卵圆形,长6~8毫米,初有银白色或杂有褐色的鳞片,成熟时红色,花期5~6月。果期9~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干燥地或河边砂地、灌丛内。分布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。
性味
酸苦,凉。
《湖南药物志》:"酸苦涩"。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,止血。治咳嗽,泄泻,痢疾,淋病,崩带。
①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"治喉热。"
②《江苏药材志》:"收敛,止血,止泻。"
③《湖南药物志》:"补脾,散寒解表,消风祛湿,行血活血,利尿。"
④《贵州药植目录》:"根:治麻疹。叶:治疔疮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复方
①治水泻:㈠牛奶子根五钱。水煎服。㈡牛奶子果一钱。捣烂,对红糖开水冲服。
②治痢疾:㈠牛奶子根一钱,马齿苋一钱。水煎服。㈡牛奶子叶一钱,大蒜头一小个。水煎服。
③治干咳:牛奶子一两,半夏一钱,沙参五钱。水煎对蜂蜜服。
④治淋症:牛奶子根三至五钱。水煎服。
⑤治崩带:牛奶子根五钱至一两。水煎服或煮鸡蛋食。
⑥治乳痈:牛奶子根二两,银花五钱,蒲公英一两。水煎服。(选方出《湖南药物志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麻雀
- 鬼臼
- 孩儿茶
- 虎斑游蛇
- 佛手露
- 芫荽茎
- 川贝母
- 枇杷叶露
- 鳢鱼肠
- 对生耳蕨
- 节节草
- 石瓜子莲
- 细果角茴香
- 木虾公
- 黄果茄
- 鼠牙半支
- 大树跌打
- 树扁竹
- 马唐
- 荃皮
- 花被单
- 大麦奴
- 鱼寄生
- 翻白草
- 土千年健叶
- 茄子
- 甜瓜叶
- 莲须
- 石岩鸡
- 升药底
- 小粘叶
- 花斑叶
- 撒发
- 海盘车
- 小果皂角
- 娑罗子
- 胡麻叶
- 木香子
- 雀麦
- 沼生柳叶菜
- 菜蓟
- 霸王鞭
- 金瓜草
- 石菖蒲花
- 粗皮松萝
- 大花剪秋罗
- 云母
- 奴柘刺
- 升麻草
- 廉姜
- 土茶
- 鳖甲
- 锦灯笼
- 仙鹤草根芽
- 剑叶玉簪
- 野茄树
- 断血流
- 百齿卫矛
- 琼枝
- 郎伞木
- 四照花皮
- 藏茴香
- 狗缨子
- 化气兰
- 麻布七
- 银锁匙
- 鹿藿根
- 李子
- 乌龙摆尾
- 望月砂
- 红瑞木
- 羊肾
- 驴打滚儿草
- 四川苦丁茶
- 小冬青
- 花脸细辛
- 蘡薁
- 龙齿
- 白淋草
- 石蔓藤
- 石上柏
- 大青草
- 南瓜
- 续随子茎中白汁
- 虎睛
- 金乌贼(海螵蛸)
- 虾蟆皮
- 大叶凤仙花
- 自然铜
- 滇海水仙花
- 猪脬
- 喉痧药
- 竹节草
- 岩枇杷
- 小白薇
- 曲毛露珠草
- 大黑蒿
- 玉簪花
- 野猪外肾
- 一口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