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薯
《中华本草》:木薯
拼音注音
Mù Shǔ
别名
树薯、薯树、臭薯、葛薯、树番薯。
英文名
manihot utilissima
出处
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大戟科植物木薯的叶或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anihot esculenta Crantz[M.utilissima Pohl.]采收和储藏:根全年均可采;叶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。
原形态
木薯 直立亚灌木,高1.5-3m。块根圆柱状,肉质。叶互生;叶柄长约30cm;叶3-7掌状深裂或全裂,裂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,长10-20cm,全缘。圆锥花序顶生;花单性,雌雄同株;花萼钟状,5裂,黄白色而带紫色;无花瓣;花盘腺体5枚;雄花具雄蕊10,2轮;雌花子房3室,花柱3,下部合生。蒴果椭圆形,长1.5cm,有纵棱6条。花期4-7月,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热带地区。资源分布:我国南方有栽培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叶互生,长10-20cm,掌状3-7深裂或全裂,裂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,全缘,渐尖;叶柄长约30cm。气微,味苦、涩。
性味
味苦;性寒;小毒
归经
心经
功能主治
解毒消肿。主疮疡肿毒;疥癣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注意
本品外用,不作内服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叶入药有拔毒消肿的功能。用于疮癣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过岗龙
- 土黄芩
- 破碗掌脚树
- 胃友果
- 覆盆子
- 小山稔
- 枪花药
- 白皮柯
- 紫薇叶
- 红花岩黄芪
- 点头菊
- 海康钩粉草
- 长萼猪屎豆
- 大黄
- 苜蓿根
- 翠雀花
- 落葵花
- 橙耳
- 蘡薁
- 川乌
- 密毛桃叶珊瑚果
- 浮石
- 骆驼蹄瓣
- 二叶舌唇兰
- 茉莉
- 大青草
- 桃茎白皮
- 榕树果
- 西北莸
- 白沙虫药
- 龙珠根
- 佛手花
- 轮叶棘豆
- 密蒙花
- 明党参
- 高粱泡叶
- 山药
- 腊梅
- 轻粉
- 狗枣猕猴桃
- 鲨鱼胆
- 石头菜
- 绵三七
- 大树三台
- 野扁豆
- 兰花叶
- 野芋叶
- 阿尔泰紫菀
- 无缝珠
- 狼油
- 莙荙子
- 鱼肠草
- 山樱桃
- 神黄豆
- 鸦片
- 二郎剑
- 刺苞南蛇藤
- 黑面叶
- 海蓬子
- 矮子常山
- 明萼草
- 一枝旗
- 铁杆蒿
- 阔叶赤车使者
- 黄背草果
- 子楝树叶
- 黄花紫丹参
- 卷伞菌
- 蜘蛛草
- 鸡心七
- 鸡蛋七叶
- 亚婆潮
- 香花刺
- 烧伤藤
- 虎掌南星
- 鸡娃草
- 长盖铁线蕨
- 鹧鸪血
- 香叶子
- 粉绿藤
- 鸡蛋花
- 针筒线
- 香叶
- 香薷
- 钓杆柴
- 虎尾轮根
- 蚍子草
- 朱砂
- 短冠草
- 三白草
- 黑芝麻
- 长柄蕗蕨
- 香茅
- 天仙子
- 香青兰
- 鹧鸪
- 雪山芪
- 黑升麻
- 鸡蛋七
- 鬼箭锦鸡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