密花角蒿
《中华本草》:密花角蒿
拼音注音
Mì Huā Jiǎo Hāo
别名
密毛角蒿、红花角蒿、角蒿
英文名
root of Compact Incarvillea
出处
始载于《青藏高原药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紫葳科植物密生波罗花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ncarvillea compacta Maxim.[I.bonualoti Bur .et Franch.]采收和储藏:春、夏采收,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密生波罗花 多年生草本,花期高达20cm,果斯高达30cm。根肉质,圆锥状,长15-23cm。一回羽状复叶,聚生于茎基部,长约8-15cm,宽1-2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形,顶端小叶近卵圆形,比侧生小叶大,全缘。总状花序密集,聚生于茎顶端,1至多花从叶腋中抽出;苞片2;花梗长1-4cm,线形;花萼钟形,绿色或紫红色,长3.5-4cm;花冠筒外面紫色,具黑色斑点,内面具少数紫色条纹,裂片圆形,长1.7-2.8cm,宽2-3.9cm,先端微凹,具遥体;雄蕊4,二强;子房长圆形,2室,每室胚珠2裂,花柱长达4cm,柱头扇形。蒴果长披针形,两端尖,木质,具明显的4棱,长约11cm,宽及厚约1cm。花期5-7月,果期8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空旷石砾山坡及草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甘肃、青海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化学成分
性状鉴别 本品根呈长短不等的圆柱形,长15-20cm,直径2-3cm,表面淡黄色至黄褐色,断面类白色至淡黄色。茎短缩。羽状复叶,小叶多脱落,暗绿色至淡黄色。花序总状;花皱缩,淡紫色或黑褐色;完整无缺花漏斗状,先端5浅裂;雄蕊4,二强。气微、味微苦。[br]以根粗壮坚实、叶黄绿、花多者为佳。
性味
味苦;微甘;性平
归经
肝、脾、肺、胃四经
功能主治
清热;鲜毒;燥湿;消食。主发热;黄疸;中耳炎;消化不良;胃痛;腹胀便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2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根、花、种子:用于胃痛、黄疸、消化不良、耳积脓,月经不调、高血压,肺出血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南方六道木
- 旋花
- 金乌贼(海螵蛸)
- 臭蒿
- 白头翁
- 藤槐
- 毛果小甘菊
- 抓地虎
- 牛筋草
- 大茶根
- 竹茹
- 木瓜
- 通花花
- 两指剑
- 鸬鹚肉
- 草血竭
- 礁膜
- 狐心
- 黄草乌
- 鲻鱼
- 南方红豆杉
- 广金钱草
- 紫金标
- 黄蜀葵
- 紫参
- 红轮千里光
- 牛奶树子
- 鮠鱼
- 小年药
- 白皮
- 榕须
- 金钟花
- 毛药
- 厚叶旋蒴苣苔
- 河豚子
- 水边指甲花
- 铃兰
- 皮哨子
- 土茶
- 高山唐松草
- 广豆根
- 天韭
- 鲩鱼
- 腊雪
- 漆姑草
- 小山稔
- 细叶泥炭藓
- 梅花参
- 海门冬
- 单头紫菀
- 鸡血莲
- 卵叶鳞始蕨
- 洋地黄
- 蒙花皮
- 黑蒿
- 黄筒花
- 鸡树条
- 锥连栎
- 罗锅底
- 生姜皮
- 牛腰子果
- 芒叶小米草
- 六方藤
- 中国繁缕
- 马蹄草
- 牛角瓜
- 乌蛇皮
- 华紫报春花
- 西番莲
- 天山花楸
- 湖北海棠
- 广石豆兰
- 狗舌草
- 牛扁
- 大叶白纸扇
- 睡菜根
- 荚蒾子
- 黄杞皮
- 对节叶
- 黄稔根
- 红树叶
- 水龙胆草根
- 大避债蛾
- 无花果根
- 阔叶赤车使者
- 臭黄荆叶
- 红橡木子
- 华南皂荚
- 树头芭蕉
- 莨菪
- 婆罗门皂荚
- 树甘草
- 龙爪树
- 老鸦糊
- 黄荆沥
- 凉伞盖珍珠
- 金牛七
- 灰钉
- 芒硝
- 树头菜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