华南皂荚
《中华本草》:华南皂荚
拼音注音
Huá Nán Zào Jiá
英文名
South China Honeylocust
出处
始载于《广西植物名录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华南皂荚的果实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Gleditsia fera(Lour.)Merr.[Mimosa fera Lour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摘,晒干。
原形态
华南皂荚 乔木,高3-42m。小枝灰褐色,无毛。刺粗壮,长5-13cm,基部圆柱形,具分枝。奇数羽状复叶;叶柄具槽;小叶5-9对,薄革质,菱状长圆形,长2-7(-12)cm,宽1.5-3(-5)cm,先端圆形或微凹,基部楔形,边缘具圆齿状锯齿,两面无毛,叶脉在两面均明显。花杂性,绿白色,排列为圆锥花序;萼片较花瓣稍短;花瓣通常5枚,长圆状椭圆形;雄蕊10;花丝基部有长柔毛。荚果近于无柄,扁平、革质,长13.5-26(-41)cm,宽2.5-3(-6.5)cm,黑棕色,有光泽,无毛。种子10-12颗,扁卵形,平滑,棕色,长8-11(-14)mm,宽5-6(-11)mm。花期4-5月,果期6-12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疏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全株、果实含皂甙。有毒。还含蜡醇(Ceryl alcohol)。
性味
苦;辛;温;小毒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豁痰开窍;小虫止痒。主中风昏迷;口噤不语;疥疮;顽癣
用法用量
内服:0.5-1.5g,多入丸散用。外用:适量,煎汤洗;或捣敷;或烧存性研末调敷。
注意
孕妇禁服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全株、果实有杀虫、洗涤的功用。可用洗疥疮、杀虫等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西归芹根
- 野高粱
- 银柴胡
- 花皮胶藤
- 野薴麻
- 银兰
- 管仲
- 戎盐
- 虎头兰
- 黄明胶
- 地莓子
- 野葱
- 土茯苓
- 小棕皮头
- 海蝰
- 朝鲜崖柏
- 细叶铁线莲
- 点乳冷水花
- 龟血
- 木兰寄生
- 伸筋草
- 蒜梗
- 独叶岩珠
- 青海鸢尾子
- 虎尾兰
- 蝎子草
- 龟版胶
- 刀灰树
- 野鸡头
- 虎耳还魂草
- 草红藤
- 岗梅根
- 新疆雪莲
- 狗脊
- 通脉丹
- 甘菊
- 藏鮡骨
- 杏花
- 红葵
- 鸭胆
- 柳树寄生
- 草灵仙
- 玉带根
- 大夜关门
- 野靛
- 毛黄连
- 毛黐头婆
- 华南皂荚
- 鲤鱼
- 乌奴龙胆
- 竹根七
- 刺李
- 双肾藤
- 锯锯藤
- 天门冬
- 小千金
- 大蒜
- 吊山桃
- 棉团铁线莲
- 西伯利亚青兰
- 笔仔草
- 大叶云实
- 箬蒂
- 悬钩子
- 芭茅
- 牛角瓜
- 花锚
- 黄麻根
- 草地黄芩
- 土蜂子
- 蚕豆叶
- 刺楸树根
- 拿虎
- 诃子叶
- 花叶九节木
- 自事口草
- 女儿红根
- 鳝鱼头
- 野牡丹根
- 岩松鼠骨
- 水红木花
- 华东膜蕨
- 虾蟆脑
- 棘豆根
- 油茶根皮
- 豹皮菇
- 兴安白头翁
- 二色补血草
- 羊齿天冬
- 薜瓣
- 大红花点地梅
- 蚕豆
- 血榧
- 茶油粑
- 尼泊尔鸢尾子
- 鱼寄生
- 青藤子
- 川贝母
- 海螺壳
- 行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