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骨
《中华本草》:鹿骨
拼音注音
Lù Gǔ
英文名
Deer bone
出处
出自《名医别录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骨骼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Cervus nippon Temminck2.Cervus.elaphus Linnaeus采收和储藏:杀鹿时取骨,除去筋肉即可。
原形态
1.梅花鹿,体长约1.5m左右,体重100kg左右。眶下腺明显,耳大直立,颈细长。四肢细长,后肢外侧踝关节下有褐色足迹腺,主蹄狭小,侧蹄小。臀部有明显的白色臀斑,尾短。雄鹿有分叉的角,长全时有4-5叉,眉叉斜向前伸,第二枝与眉叉较远,主干末端再分两小枝。梅花鹿冬毛检疫站棕色,白色斑点不显。鼻面及颊部毛短,毛尖沙黄色。从头顶起沿脊椎到尾部有一深棕色的背线。白色臀斑有深棕色边缘。腹毛淡棕,鼠蹊部白色。四肢上侧同体色,内侧色稍淡。夏毛薄,无绒毛,红棕色,白斑显着,在脊背两旁及体侧下缘排列成纵行,有黑色的背中线。腹面白色,尾背面黑色,四肢色较体色为浅。2.马鹿,体形较大,体长2m,体重超过200kg。肩高约1m,背平直肩部与臀部高度相等。鼻端裸露,耳大呈圆锥形。颈长约占体长1/3,颈下被毛较长。四肢长,两侧蹄较长,能触及地面。尾短,雄性有角,眉叉向前伸,几与主干成直角,主十稍向后略向内弯,角面除尖端外均较粗糙,角基有一小圈瘤状突。冬毛灰褐色。嘴、下颌深棕色,颊棕色,额部棕黑色。耳外黄褐、耳内白色。颈部与身体背面稍带黄褐色,有一黑棕色的背线。四肢外侧棕色,内侧较浅。臀部有黄赭色斑。夏毛较短,没有绒毛,呈赤褐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1.栖于混交林、山地草原及森林近缘。2.栖于混交林、高山的森林草原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华南。2.分布于东北、西北及内蒙古等地。
性味
味甘;性温
归经
肾经
功能主治
补虚赢;强筋骨;除风湿;止泻痢;生肌敛疮。主虚劳骨弱;风湿痹痛;泻痢;瘰疬;疮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或浸酒;或烧存性为末,每次5-10g。外用:适量。煅存性研末撒。
复方
①补益虚赢:鹿骨一具,枸杞根二升。备以水一斗,煎汁五升,和匀,共煎五升。日二服。(《千金方》鹿骨前)②生肌收口:鹿腥骨,湿纸包固,灰火煨之,以黄脆可研为度。若焦黑色者为过性,勿用,掺大毒,生肌甚速。(《救生苦海》斑龙散)
各家论述
1.《别录》:安胎,下气。2.《千金·食洽》:主内虚,续绝伤,补骨,可作酒。3.《唐本草》:主虚劳,可为酒。主风虚,补骨髓。4.《纲目》:烧灰水服,主小儿洞注下痢。5.《四川中药志》:治风湿四肢疼痛及筋骨冷痹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鹿骨
拼音注音
Lù Gǔ
出处
《别录》
来源
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骨骼。
性味
《药性论》;"味甘,微热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补虚羸,强筋骨。
①《别录》:"安胎,下气。"
②《千金·食治》:"主内虚,续绝伤,补骨,可作酒。"
③《唐本草》:"主虚劳,可为酒。主风虚,补骨髓。"
④《纲目》:"烧灰水服,主小儿洞注下痢。"
⑤《四川中药志》:"治风湿四肢疼痛及筋骨冷痹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浸酒、烧存性为末。外用:煅存性研末撒。
复方
①补益虚羸:鹿骨一具,枸杞根二升。各以水一斗,煎汁五升,和匀,共煎五升。日二服。(《千金方》鹿骨煎)
②生肌收口:鹿胫骨,湿纸包固,灰火煨之,以黄脆可研为度。若焦黑色者为过性,勿用。掺大毒,生肌甚速。(《救生苦海》斑龙散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爆仗竹
- 鹿胆
- 鹿肾
- 牛角瓜
- 大白顶草
- 甘菊
- 虎咬癀
- 乌脚枪
- 弹刀子菜
- 通天蜡烛
- 铁棒锤茎叶
- 山橘
- 乳源木莲果
- 烟管蓟
- 西藏水黄连
- 红背酸藤
- 粗叶木叶
- 乌桕木根皮
- 小叶眼树莲
- 黄鲴鱼
- 车前草
- 牛筋刺寄生
- 赤雹
- 榕树皮
- 大避债蛾
- 胖儿草
- 藤本夜关门
- 草藤乌
- 鹿胎
- 胡颓子叶
- 两面针
- 芒叶小米草
- 三匹叶
- 苜蓿
- 韭根
- 黄背草苗
- 鸡爪簕
- 双色龙胆
- 粽巴叶
- 通花花
- 葫芦茶
- 枳壳
- 牛蒡茎叶
- 贵州远志
- 鸡冠苗
- 疣果冷水花
- 珍珠风
- 蜂胶
- 木槿根
- 中华胡枝子
- 回心草
- 樱草根
- 博落回
- 赶风柴
- 黑点草
- 铁树花
- 大一面锣
- 黄葵
- 鸭脚蓼
- 大黄
- 异被赤车
- 牡丹三七
- 凤尾参
- 兰花石参
- 陀罗紫菀
- 石芥菜
- 蕨
- 韭叶芸香草
- 环草石斛
- 南烛子
- 棘胸蛙
- 吉笼草
- 蜂糖罐
- 刺楸
- 韩信草
- 斩妖剑
- 银紫丹参
- 海桐树
- 五色梅
- 黄葛树
- 白皮
- 黑腺珍珠菜
- 丽春花
- 黄山鳞毛蕨
- 罗布麻叶
- 白鹇
- 金棒锤
- 滇茵陈
- 乌骨麻
- 鼍肉
- 红叶树子
- 老枪谷
- 牛黄
- 蜜环菌
- 越橘叶
- 野葡萄根
- 龙虱
- 小朴松实
- 梓木
- 黑萼棘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