爆仗竹
《中华本草》:爆仗竹
拼音注音
Bào Zhànɡ Zhú
别名
吉祥草、马鬃花、观音柳、花丁子、马骔花
英文名
Coralplant
出处
始载于《华北经济植物志要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玄参科植物爆仗竹的地上部分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usselia equisetiformis Schlecht. Et Cham.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灌木,直立,高可达1m。木贼状,几乎无叶。全株无毛。茎四棱形,枝纤细轮生,顶端下垂。叶小,散生;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卵形,长不及1.5cm,在枝上的大部退化为鳞片。除伞圆锥花序狭长,小聚伞花序有花1-3朵;总花梗长达3mm,5深裂过半,裂片卵状三角形,急尖,覆瓦状排列;花冠鲜红色,长约2.5cm,具长筒,不明显2唇形,上唇2裂,裂片卵形或长卵形,长约3mm,下唇3裂;雄蕊4,内蒙,退化雄蕊极小,位于花冠筒基部的后方。蒴果球形,室间开裂。花期4-7月。
生境分布
为一美丽的庭园观赏植物。福建、广东常有栽培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功能主治
续筋接骨;活血被动瘀。主跌仆闪矬;刀伤金疮,骨折筋伤
用法用量
外用:鲜品适量,捣敷。内服:煎汤,10-15g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外用于治骨折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粤瓦韦
- 南烛子
- 大发表
- 獐髓
- 田葱
- 气桐子
- 韭菜子
- 一味药
- 竹叶兰
- 土马骔
- 玉米轴
- 牙疳药
- 珠子参
- 竹叶参
- 珠儿参
- 竹黄
- 眼子菜
- 太白菊
- 天冬
- 女娄菜
- 竹节七
- 竹叶心
- 竹根七
- 螳螂
- 扭子菜
- 太白米
- 蜻蜓
- 洋葱
- 桃叶蓼
- 洋鸭
- 桐叶
- 一文钱
- 荞麦七
- 甜瓜皮
- 泥炭藓
- 土远志
- 千金子
- 七星草
- 牵牛子
- 漆大姑根
- 扭肚藤
- 大叶桉果
- 大叶樟
- 禹粮土
- 藤梨根
- 箐跌打
- 天胡荽
- 大叶南苏
- 牙刷草
- 一箭球
- 奶汁树
- 土香薷
- 塘虱鱼
- 天竺子
- 云支花
- 大叶紫珠
- 禹余粮
- 一支箭
- 千屈草
- 南瓜根
- 荞麦叶
- 桃南瓜
- 藤五加
- 一点血
- 甜瓜蒂
- 天葵子
- 藤黄
- 一把香
- 藤乌头
- 天茄子
- 南烛根
- 南瓜花
- 羊不食
- 千斤拔
- 苘麻根
- 天泡子
- 南赤瓟
- 甜橙
- 甜瓜子
- 云实根
- 赤瓟根
- 大丁草
- 羊奶子
- 牙新渊
- 土荆芥
- 牛儿藤
- 玉蝉花
- 甜瓜叶
- 芡实叶
- 大叶紫薇
- 千屈菜
- 太白参
- 竹节草
- 竹砂仁
- 伽蓝菜
- 竹柏根
- 太白韭
- 竹鼠肉
- 竹鼠油
- 蜣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