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砂姜
《中华本草》:山砂姜
拼音注音
Shān Shā Jiānɡ
别名
斑叶玉凤兰、珍珠草
英文名
all-grass of Greenflower Peristylus
出处
始载于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绿花阔蕊兰的块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eristylus goodyeroides(D.Don)Lindl.[Habenaria goodyeroides D.Don]采收和储藏:秋后采收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绿花阔蕊兰,陆生樾物,高30-75cm,具长圆状卵形的块茎,茎直立,中部具叶。叶片椭圆形、卵形或披针形,基部下延呈鞘状抱茎。总状花序长7-15cm,具多数密集的小花,似穗状;苞片和小苞片披针形。花绿色、淡绿色或淡黄色;中萼片狭卵形,长约4mm,宽约2mm,侧萼片舌状;花瓣宽卵形,长约4mm;唇瓣3浅裂;距圆球状;柱头2,伸长,先端膨大,毛刷状生于唇瓣上;子房长约8mm。花期6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500-1900m的林下、山坡、草丛中或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四川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性凉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。主乳痈;瘰疬;疖肿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块根:有解毒消肿的功能。用于毒蛇咬伤、痈疖、瘰疬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葱须
- 大瓦韦
- 天竺黄
- 东北红豆杉
- 细梗胡枝子
- 异木患
- 西藏鸡爪草花
- 蜈蚣藤
- 风箱树花
- 牛耳枫子
- 叶象花
- 犀牛皮
- 熊脂
- 合欢皮
- 祖师麻
- 大叶酸藤子
- 猬胆
- 蒲桃壳
- 细叶藤柑
- 淡竹叶
- 坠桃草
- 大头菜子
- 车前状垂头菊
- 石龙子
- 小叶爬岩香
- 碧桃干
- 小飞扬草
- 冰草白穗
- 五蕊梅
- 赛繁缕
- 巴豆油
- 岩豆藤根
- 伞花绢毛菊
- 蒲葵根
- 白鹇
- 寒水石
- 陈芥菜卤汁
- 枸橘刺
- 红楠
- 新疆藜芦
- 青鱼胆
- 南鹤虱
- 升登
- 炮仗筒
- 一颗血
- 崖姜
- 牛筋
- 十萼茄
- 金鸡脚
- 红管药
- 芸香草
- 石韦根
- 华东木蓝
- 红子仔
- 阴香皮
- 滇缅古柯
- 大麦泡
- 迷迭香
- 红参
- 水龙胆草根
- 柠檬皮
- 大脚菇
- 地骨皮
- 臂形草
- 朝鲜当归
- 金石溜
- 剑叶铁树
- 杜松
- 小金梅草
- 野鹅脚板
- 锯鲨翅
- 凤凰衣
- 三朵云
- 猴樟
- 丁香枝
- 凤凰木
- 刺瓜
- 粘人草
- 米碎木皮
- 波叶紫金牛
- 何首乌
- 鸡爪风
- 大管
- 九节风
- 半边藕
- 景天三七
- 天泡子
- 小花琉璃草
- 山砂姜
- 白豆蔻壳
- 苹婆
- 蓬子菜
- 金钗凤尾蕨
- 岩黄连
- 海金沙
- 蒲黄滓
- 小白花苏
- 大叶凤仙花
- 多穗石柯果
- 尖连蕊茶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