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荆沥
《中华本草》:黄荆沥
拼音注音
Huánɡ Jīnɡ Lì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马鞭草科植物黄荆的茎用火烧灼而流出的液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Vitex negundo L.
原形态
黄荆,直立灌木,植株高1-3m。小枝四棱形,与叶及花序通常被灰白色短柔毛。叶柄长2-5.5cm;掌状复叶,小顺5,稀为3,小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,基部楔形,全缘或有少数粗锯齿,先端渐尖,表面绿色,背面密生灰白色绒毛,中间小叶长4-13cm,宽1-4cm,两侧小叶渐小,若为5小叶时,中间3片小叶有柄,最外侧2枚无柄或近无柄,侧脉9-20对。聚伞花序排列成圆锥花序式顶生,长10-27cm;花萼钟状,先端5齿裂,外面被灰白色绒毛;花冠淡紫色,外有微柔毛,先端5裂,二唇形;雄蕊伸于花冠管外;子房近无毛。核果褐色,近球形,径约2mm,等于或稍短于宿萼。花期4-6月,果期7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路旁或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长江以地南各地。
性味
味甘;微苦;性凉
炮制
夏、秋季取新鲜黄荆粗茎切段,每段长0.3-0.6cm,一头放火中烤,从另一头收取汁液即为荆沥。
功能主治
清热;化痰;定惊。主肺热咳嗽;痰粘难咯;小儿惊风;痰壅气逆;惊厥抽搐
用法用量
内服:50-100ml,小儿酌减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毛苦瓜
- 川党参
- 鬼盖
- 定心散
- 毛叶黄药
- 金橘核
- 纤花千金藤
- 竹鱼
- 鸡毛菜
- 洋草果
- 柔毛水杨梅
- 斑茅花
- 浙皖粗筒苣苔
- 芒萁
- 马比木
- 银耳
- 岩败酱
- 海藻
- 野樱桃根
- 芹花
- 七叶胆
- 冻青叶
- 华南铁角蕨
- 八目鳗
- 万年松
- 越橘果
- 萝藦
- 肉半边莲
- 软皮树
- 两色乌头
- 桂竹香
- 莎木面
- 臭黄荆子
- 木耳
- 打破碗花花
- 大山玄参
- 罗裙带
- 川楝子
- 椿白皮
- 吊山桃
- 青头菌
- 猫油
- 棠梨
- 米面蓊叶
- 乌蛇膏
- 大黄草
- 羊心
- 杏树皮
- 红茴香根
- 雪乌
- 火秧竻蕊
- 真藓
- 獐骨
- 桃儿七果
- 地龙
- 海粉
- 香胶木
- 揉白叶
- 鹭肉
- 鬼灯笼
- 金樱根
- 小花琉璃草
- 米仔兰
- 百合
- 牦牛角
- 油茶根
- 蒙疆苓菊
- 蔓荆子
- 水藁本
- 樟树果
- 棕榈花
- 铁线草
- 石斑鱼
- 吹风散
- 油柑叶
- 亚麻子
- 岩冬菜
- 麦撇花藤
- 油桐叶
- 月季花
- 岩松鼠骨
- 岩豆藤花
- 藤槐
- 油渣果
- 柚
- 老虎须
- 仰天钟根
- 圆瓣冷水花
- 岩兰花根
- 柚核
- 百尾笋
- 岩菖蒲
- 椰子瓤
- 榆荚仁
- 油渣果根
- 蘑菇
- 岩蒿
- 白千层
- 异被赤车
- 圆叶锦葵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