羽叶丁香
《中华本草》:羽叶丁香
拼音注音
Yǔ Yè Dīnɡ Xiānɡ
别名
山沉香
出处
出自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木犀科植物羽叶丁香的根或枝干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yringa pinnatifolia Hemsl.采收和储藏:根,全年均可采挖,以秋末为好。挖取树根,险净外皮,晒干。夏、秋季采枝条.洗净.切段,晒干。
原形态
直立灌木,高1-4m。树皮呈片状剥裂。小枝常呈四棱形,无毛,疏生皮孔。叶为羽状复叶,长2-8cm,宽1.5-5cm;叶柄长0.5-1.5cm;具小叶7-11枚;叶轴有时具狭翅;叶片先端锐尖至渐尖或钝,常具小尖头,基部楔形至近圆形,常歪斜,叶缘具纤细睫毛,无小叶柄。花两性;圆锥花序由侧芽抽出,稍下垂,长2-6.5cm,宽2-5cm;花梗长2-5mm;花萼钟状,长约2.5mm,萼齿三角形,先端锐尖、渐尖或钝;花冠白色、淡红色,略带淡紫色,长1-1.6cm,花冠管略呈漏斗状,长0.8-1.2cm,裂片卵形、长圆形或近圆形,先端锐尖或圆钝,不呈或略呈兜状;雄蕊2,花药黄色,长约1.5mm,着生于花冠管喉部以至距喉部达4mm处。蒴果长圆形,长1-1.3cm,先端凸尖或渐尖。种子扁平。花期5-6月,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灌丛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内蒙古、陕西、宁夏、甘肃、青海、四川。
性味
辛;性微温
归经
胃;肾经
功能主治
温中;降气;暖肾。主脘腹冷痛;寒喘;子宫下垂;脱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5g;或研末。外用:适量,烧灰调涂;或烧烟熏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羽叶丁香
拼音注音
Yǔ Yè Dīnɡ Xiānɡ
别名
山沉香(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)。
出处
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为木犀科植物羽叶丁香的根或枝干。全年采挖,以秋末为好。挖取树根,除净外皮,晒干。
原形态
直立灌木,高可达3~4米。树皮灰褐色。羽状复叶;小叶7~11片,卵形、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,有短柄,先端圆或急尖,基部圆形或广楔形。圆锥花序腋生;花淡紫色。蒴果红褐色,长不足1厘米。
生境分布
生于高山灌木丛中。
性味
辛,微温。
功能主治
降气,温中,暖肾。
复方
①治寒喘:山沉香一钱五分,五味子、附子各二钱。水煎服。
②治胃腹胀痛:山沉香、小茴香各一钱五分。水煎服。
③治子宫下垂,脱肛:山沉香适量,烧烟熏患处。
④治皮肤擦伤:山沉香烧灰,加香油调成糊状外涂,可防止发炎。(性味以下出《宁夏中草药手册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南方红豆杉
- 水甘草
- 裂果卫矛
- 鸡公柴
- 虎胆
- 密毛桃叶珊瑚叶
- 踏膀药
- 土贝母
- 梧桐
- 水百合
- 斑鸠占
- 海龙
- 蝙蝠葛
- 木槿子
- 竻苋菜
- 红茴香根
- 青天葵
- 竹叶兰
- 葫芦巴
- 山猫儿
- 野樱花
- 淡味当药
- 水芙蓉
- 钉头果
- 岩筋菜
- 小紫含笑
- 桑寄生
- 景天三七
- 鸽肉
- 黑花韭
- 南牡蒿
- 鼋膏
- 干岩矸
- 鲨鱼翅
- 水湿柳叶菜
- 川西小黄菊
- 狗脊
- 灰包
- 茅草叶
- 金银花露
- 星星草
- 犁头尖
- 荷莲豆菜
- 岩枣树
- 小白蜡条
- 马蹄草
- 小红花
- 牛肺
- 板蓝根
- 青葙花
- 水伤药
- 青风藤
- 华山矾根
- 阴香叶
- 石梓
- 虎掌南星
- 狼麻
- 倒吊蜡烛
- 菅
- 金不换
- 软蒺藜
- 牛角七
- 胆木
- 苎麻皮
- 猕猴桃藤中汁
- 石菖蒲花
- 公英叶风毛菊
- 木棉根
- 礞石
- 四叶参
- 棕榈
- 冬葵根
- 柽乳
- 葎草花
- 扭序花
- 茳芒决明
- 滇白芷果
- 凤尾参
- 指甲花叶
- 刺楸树根
- 枫香树根
- 朱兰
- 槟榔花
- 龟胶
- 山辛夷
- 浙桐皮
- 长前胡
- 水龙胆草
- 黄花紫丹参
- 金樱根
- 五龙皮
- 毛荚决明
- 匐地龙
- 马肋巴
- 黄麻子
- 柳叶
- 黄毛山牵牛
- 闹狗药
- 铁灯兔耳风
- 浙江过路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