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线草
《中华本草》:铜线草
拼音注音
Tónɡ Xiàn Cǎo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双穗雀稗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spalum pospaloides(Michx.)Scribn.[Digitaria paspaloides Michx;paspalum distichum auct.non L.]采收和储藏:夏季采收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双穗雀稗 多年生草本。匍匐茎地面横走,粗壮,长可达1m,扁压具条棱,节密被毛茸;花枝高20-60cm。叶鞘松弛,背部具脊,通常边缘上部具纤毛;叶舌膜质,长1-1.5mm;叶片扁平,柔薄,被针形,长3-15cm,宽2-6mm,无毛。总状花序2枚,对生,长2-6cm;穗轴宽1.5-2mm;小穗两行排列,倒卵状长圆形,长3-3.5mm,先端急尖,疏生微柔毛;第1颖缺如或微小,第2颖贴生柔毛,具明显的中脉;第1外稃具3-5脉,通常无毛,先端尖,第2外稃草质,等长于小穗,黄绿色,先端尖,被毛。谷粒椭圆形,灰色,先端具少数细毛,长约2.5mm。花、果期5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田边路旁,水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台湾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。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化学成分
全草含脂肪酸(fstty acid)。
性味
甘;平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活血解毒;祛风除湿。主跌打肿痛;骨折筋伤;风湿痹痛;痰火;疮毒
用法用量
内服:水酒煎,10-15g;或入散剂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研末调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红接骨草
- 象牙
- 空桶参
- 牛舌癀
- 一枝蒿
- 水蛭
- 刺血红
- 白蓝翠雀花
- 衣鱼
- 野胡萝卜根
- 地贵草
- 雾水葛
- 粽粑叶
- 黄花夹竹桃
- 天香炉
- 八角莲叶
- 贯众
- 藏报春花
- 六道木
- 黄杞叶
- 烂茶叶
- 枝儿条
- 玉带根
- 铁海棠花
- 汝兰
- 粟米草
- 慕荷
- 菟葵
- 女贞根
- 龙骨风
- 罗汉松根皮
- 祖司麻
- 金发草
- 黄蜀葵
- 钓兰
- 过路惊
- 白草根
- 九节风
- 九牛力
- 大叶黄杨根
- 对叶榕
- 玛瑙
- 金花蚤草
- 大叶楠
- 披散糖荠
- 白芷叶
- 牛鼻
- 石芥菜
- 牛筋果
- 密蒙花
- 黑腺珍珠菜
- 野丹参
- 绿百合
- 兴安毛连菜花
- 黄鼠狼
- 黄鼬
- 牛角七
- 林檎根
- 雄黄兰
- 卵叶鳞始蕨
- 菜子七
- 黄皮果
- 石楠
- 云南小膜盖蕨
- 昙花
- 小毛蓼
- 云南荚蒾根
- 油柑叶
- 地红子根
- 雷五加
- 拦路虎
- 野大豆藤
- 山姜
- 金银花露
- 海螺厣
- 早禾树
- 南鹤虱
- 双肾子
- 挂兰
- 红树皮
- 番荔枝根
- 宝盖草
- 马甲子叶
- 山桂花
- 野牡丹根
- 枪刀药
- 鼍甲
- 海蚯蚓
- 纤枝山柑
- 芭茅果
- 西北莸
- 柚皮
- 蜢臂兰
- 小黄断肠草
- 铜线草
- 香樟果
- 蝴蝶藤
- 大乌金草
- 大避债蛾
- 小麦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