绿百合
《中华本草》:绿百合
拼音注音
Lǜ Bǎi Hé
别名
直瓣红花百合、苍山红百合、百合
出处
绿百合首载于《植物名实图考》卷六蔬类,云:“云南有之。花色碧绿,紫斑锈错,香极浓,根微苦。”所述形态。附图及产地,与百合科黄绿花滇百合较相似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植物黄绿花滇百合的鳞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Lilium bakerianum Coll. ET hemsl. Var. delavayi (Franch.)Wils.[Lilium delavayi Franch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除去茎叶及须根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黄绿花滇百合 多年生草本,茎高60-90cm。茎上有小乳头状突起。鳞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,长达2cm,直径约1cm,白色。叶散生于茎的中上部;叶片条形或条状披针形,长4-7.5cm,宽4-7mm,边缘及下面沿中脉有乳头状突起。花1-3朵,钟状,直立或倾斜,黄绿色或橄榄绿色至淡绿色,内具红紫色或鲜红色斑点;外轮花被片披针形,内轮花被片较宽,呈倒被针形或倒被针状匙形;花丝钻状;子房圆柱形,柱头近球形,3裂。蒴果长圆形。花期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。
性味
甘;微苦;凉
功能主治
养阴润肺;清心安神。主阴虚咳嗽;虚烦惊悸;失眠多梦;精神恍惚;痈肿;湿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2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红葵
- 小黄连刺
- 黄瑞木
- 黄唇鱼肝
- 黄唇鱼鳞
- 黄山五叶参
- 黄水枝
- 虎掌南星
- 鳑魮鱼
- 花蕊石
- 荷青花
- 虾蟆
- 金榭榴
- 红香藤
- 花椒根
- 虎尾兰
- 虎尾草
- 红花栝楼
- 红骨参
- 藿香露
- 金凤藤
- 辉葱
- 鹄绒毛
- 红车轴草
- 牛乳
- 薅田藨根
- 蛤仔壳
- 诃子
- 散血莲
- 小贯众
- 黄毛山牵牛
- 虎杖叶
- 还阳草
- 芦荟花
- 黄牛毛藓
- 黄瓜仁草
- 胡颓子
- 黄瓜霜
- 虾蟆脑
- 野西瓜苗子
- 黄开口
- 红花点地梅
- 红茴香根
- 黄断肠草
- 黄杨
- 虎肚
- 绣球防风
- 江南玄胡
- 红靛
- 胡萝卜叶
- 铧头草
- 红茄苳
- 红钉耙藤
- 胡荽
- 茶子木花
- 红花岩黄芪
- 红花木莲
- 黄明胶
- 黄根
- 黄桷浆
- 红麸杨根
- 粗糠柴
- 功劳根
- 铁苋
- 屈头鸡根
- 黄独零余子
- 虎掌草叶
- 红马蹄乌
- 瓜蒌皮
- 裂果卫矛
- 苦草
- 秦岭耧斗菜
- 阳桃根
- 红子仔
- 赛繁缕
- 青蒿
- 小叶寄树兰
- 突厥雀
- 五色梅叶
- 石油菜
- 川谷根
- 麝香
- 枇杷花
- 阳桃
- 蜀羊泉
- 芦花
- 土贝母
- 大五爪金龙
- 水杨木白皮
- 猩猩木
- 白千层叶
- 粪鬼伞
- 伽蓝菜
- 松下兰
- 鳍蓟
- 三七
- 九连灯
- 香胶木根皮
- 野扁豆
- 猪笼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