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麸杨根
《中华本草》:红麸杨根
拼音注音
Hónɡ Fū Yánɡ Gēn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漆树科植物红麸杨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hus punjabensis Stew.var.Sinica(Diels)Rehd.et Wils.[R.sinica Diels]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挖,洗净,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红麸杨 落叶乔木或小乔木,高4-15m。树皮灰褐色,小枝被微柔毛。奇数羽状复叶互生,叶轴上部有狭翅;具小叶7-13,无柄或近无柄,卵状长圆形或长圆形,长5-12cm,宽2-4.5cm,先端渐尖或长渐尖,基部圆形或近心形,全缘,下面沿脉有细毛。圆锥花序顶生,长15-20cm,密被微绒毛;花小,杂性,白色;花暮裂片狭三角形;花瓣长圆形,开花时先端外卷;花丝线形;花药卵形;花盘厚,紫红色,无毛;子房球形,径约1mm,1室,花往3。果序下垂;核果近球形,略压扁,径约4mm,成熟时暗紫红色,被具节柔毛和腺毛。种子小。花期5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460-3000m的石灰山灌丛或密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甘肃、湖北、湖南、四川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化学成分
叶含贝壳杉双黄酮(agathisflavone),穗花杉双黄酮(amentoflavone),南方贝壳杉双黄酮(robustaflavone),扁柏双黄酮(hinokiflavone)。
性味
酸;涩;平
功能主治
涩肠止泻。主痢疾;泄泻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功劳根
- 铁苋
- 屈头鸡根
- 黄独零余子
- 虎掌草叶
- 红马蹄乌
- 瓜蒌皮
- 裂果卫矛
- 苦草
- 秦岭耧斗菜
- 阳桃根
- 红子仔
- 赛繁缕
- 青蒿
- 小叶寄树兰
- 突厥雀
- 五色梅叶
- 石油菜
- 川谷根
- 麝香
- 枇杷花
- 阳桃
- 蜀羊泉
- 芦花
- 土贝母
- 大五爪金龙
- 水杨木白皮
- 猩猩木
- 白千层叶
- 粪鬼伞
- 伽蓝菜
- 松下兰
- 鳍蓟
- 三七
- 九连灯
- 香胶木根皮
- 野扁豆
- 猪笼草
- 蛮刀背
- 野菰
- 炙红芪
- 香石藤果
- 多苞糙苏
- 密花美登木
- 人面子根皮
- 石菖蒲花
- 黄花远志
- 须叶藤
- 生姜汁
- 蘽根
- 牛心果
- 卵叶橐吾
- 马肋巴
- 鸭涎
- 辣椒茎
- 扁竹兰
- 赶山鞭
- 水蛭
- 皱巴坚螺
- 柠檬皮
- 黄荆枝
- 黄花山柰
- 椿皮
- 小朴松实
- 连香树果
- 松木皮
- 莿(木冬)
- 椰子浆
- 伸筋藤
- 长柄秋海棠
- 珠芽半支
- 雷公藤
- 杜鹃花叶
- 紫燕草
- 南方红豆杉
- 破碗掌脚树
- 朱兰
- 紫弹树根皮
- 大种鹅儿肠
- 广东升麻
- 河豚子
- 野葡萄根
- 草灵脂
- 刺苋菜
- 鱼脑石
- 白龙头
- 重叶莲
- 鸡脚莲
- 石瓜子莲
- 八爪金龙
- 牛尾菜
- 小茅香
- 锅铲叶
- 血当归
- 鲤鱼胆
- 含羞草
- 玄精石
- 枳椇叶
- 大叶刺篱木叶
- 吐烟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