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牛毛藓
《中华本草》:黄牛毛藓
拼音注音
Huánɡ Niú Máo Xiǎn
别名
刀口药、金牛毛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牛毛藓科植物黄牛毛藓的植物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Ditrichum pallidum(Hedw.)Hamp.[Trichostomum pallidum Hedw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植物体丛生,黄绿色,高0.5-1cm,略具光泽。茎直立,少分枝。叶片倾立,略向一侧弯曲,叶片长卵圆形,向上渐成细长尖,先端具齿突;中肋扁阔,突出叶尖,上部细胞狭长方形,不透明,基部细胞多边形,壁薄,黄色透明。雌雄同株。苞叶较大,基部鞘状,向上渐呈细长叶尖,蒴柄细长,长2-4cm,红棕色;孢蒴长卵形,直立或略弯曲,长达3mm,黄褐色,薄壁,蒴口小;蒴盖圆锥形,略具短喙。环带3列细胞,自行脱落。生于林下地上。春季至秋季多见。分布于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内蒙古、陕西、青海、新疆、江苏、浙江、湖南、广东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林下地上。春季至秋季多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吉林、辽宁、河北、内蒙古、陕西、青海、新疆、江苏、浙江、湖南、广东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本品为数株丛生的片状或团块状,黄绿色或金黄色。每株分离后,湿润展平,茎长0.7-1cm。叶多列,卵状披针形或条状,长3-5mm,基部较宽,向内卷,下延呈尖耳状,全缘,上部渐狭,顶部叶缘具细齿,中肋1条,较粗,直达叶尖;苞叶较大,基部鞘状。有的可见长1-3cm的细长蒴柄,孢蒴卵状圆柱形,蒴盖具喙状短尖,蒴帽兜形。气微,味淡。
性味
淡;凉
功能主治
熄风镇惊。主小儿惊风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飞廉
- 匙叶草
- 山樱桃
- 黄锁梅
- 刺山茶根皮
- 香石藤果
- 刺苞南蛇藤
- 绵三七
- 烧伤藤
- 假葡萄
- 野洋参
- 托柄菝葜
- 蚍子草
- 猫儿屎
- 全蝎
- 假耧斗菜
- 马刀
- 东风菜根
- 金边龙舌兰
- 胖大海
- 狼油
- 楮头红
- 砒霜
- 黄明胶
- 鹿茸
- 马蹄甲
- 三叉凤尾蕨
- 金腰燕
- 大叶云实
- 黄花紫丹参
- 山大烟
- 胭脂花
- 空心莲子草
- 茜草根
- 山芹
- 牧马豆
- 黄颡鱼颊骨
- 杉木节
- 脉耳草
- 十两叶
- 狗爪樟
- 明党参
- 蛇不见
- 土贝母
- 蜂窝草
- 地瓜藤
- 小红藤
- 大叶樟
- 串铃草
- 败酱草
- 绿萼梅
- 刺菠
- 黄羊肉
- 赤瓟根
- 檀根
- 海菜
- 沙糖木
- 蜈蚣藤
- 万丈深茎叶
- 粗腿羊肚菜
- 小叶寄树兰
- 水锦树
- 石笔海胆
- 石链子
- 葫芦巴
- 杨梅叶
- 鹊
- 大白顶草
- 锯齿王
- 双肾子
- 串铃
- 刺果苏木
- 苦荞头
- 柠檬皮
- 水玉簪
- 双肾藤
- 沙枣树皮
- 鳖血
- 山稗子
- 桔梗
- 瑞香根
- 高粱
- 七叶一枝花
- 黑头草
- 小铜锤
- 刺葡萄
- 鸭跖草
- 广藤根
- 黄连
- 大百解薯
- 红瑞木
- 冷蕨
- 东廧子
- 草乌头
- 草木灰
- 石吊兰
- 黄毛山牵牛
- 叶上花
- 象皮木
- 藏荆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