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杖叶
《中华本草》:虎杖叶
拼音注音
Hǔ Zhànɡ Yè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.Zucc.[P.reynoutria Makino;Reynoutria japonica Houtt.]采收和储藏:春季及夏、秋季均可采收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灌木状草本,高达1m以上。根茎横卧地下,木质,黄褐色,节明显。茎直立,丛生,无毛,中空,散生紫红色斑点。叶互生;叶柄短;托叶鞘膜质,褐色,早落;叶片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6-12cm,宽5-9cm,先端急尖,基部圆形或楔形,全缘,无毛。花单性,雌雄异株,成腋生的圆锥花序;花梗细长,中部有关节,上部有翅;花被5深裂,裂片2轮,外轮3片在果时增大,背部生翅;雄花雄蕊8;雌花花往3,柱头头状。瘦果椭圆形,有3棱,黑褐色。花期6-8月,果期9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谷溪边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东、中南、西南及河北、陕西、甘肃等地。
化学成分
茎叶含少量羟基蒽醌类化合物,并含枸橼酸(citric acid)酒石酸(tartaric acid),苹果酸(malic acid)等。叶中尚含槲皮甙(quercitrin),异槲皮甙(isoquercitrin),瑞诺甙(rey-noutrin),萹蓄甙(avicularin),金丝桃甙(hyperin),芸香甙(rutin)[1,2],以及较多的叶绿醌(plastoquinone)C和B[3],鞣质约17%[4]。
性味
苦;性平
功能主治
祛风湿;解热毒。主风湿关节疼痛;蛇咬伤;漆疮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,或煎水浸渍。
各家论述
1.《本草拾遗》:捣敷蛇咬。2.《本草推陈》:治风湿痛。采其嫩芽,干燥后煎汤为解热剂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虎杖叶
拼音注音
Hǔ Zhànɡ Yè
出处
《本草拾遗》
来源
为蓼科植物虎杖的叶片。
化学成分
叶含异槲皮甙,较多的叶绿醌C和叶绿醌B,鞣质17%。
功能主治
①《本草拾遗》:"捣敷蛇咬。"
②《本草推陈》:"治风湿痛。""采其嫩芽,干燥后煎汤为解热剂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四叶参
- 薄荷露
- 金雀花
- 蚯疽草
- 假酸浆
- 山麻根
- 狸骨
- 山荸荠
- 钓樟根皮
- 南牡蒿
- 菜豆树
- 石青菜
- 大树三台
- 捆仙丝
- 轮叶八宝
- 马草
- 乌榄叶
- 梅花草
- 胖儿草
- 井边茜
- 石香葇
- 樟木子
- 荷秋藤
- 芦竹
- 蒲棒
- 雪乌
- 薤白
- 野木鱼
- 黄瓜霜
- 钩吻
- 腊梅
- 蟅虫
- 通花花
- 红接骨草
- 藤槐
- 皮袋香根
- 四里麻
- 藏羚角
- 猴头菌
- 朱砂
- 野核桃油
- 木瓜
- 薜荔
- 测试
- 黄金线
- 交剪草
- 三升米
- 无花果叶
- 血散薯
- 鸡冠苗
- 硬骨凌霄
- 山蒜
- 云芝
- 落地小金钱
- 水藁本
- 两面针
- 肺形草
- 柴桂
- 柽柳
- 水稻清乳汁
- 铁拳头
- 天王七叶
- 老来青
- 山海螺
- 烧伤藤
- 虱草花
- 吉笼草
- 刺柄莲座蕨
- 胖根藤
- 大白顶草
- 斯里兰卡肉桂
- 山狸子肉
- 乔木刺桐
- 广西过路黄
- 狗屎花根
- 梧桐
- 野洋参
- 橄榄
- 红花子
- 槐角
- 西桦
- 索骨丹
- 竹节蓼
- 黄颡鱼涎
- 麻油
- 三白草
- 云南红豆蔻
- 黄瑞木
- 雷五加叶
- 大粘药
- 山蚂蝗
- 太白丽参
- 小丁香
- 红管药
- 爬藤榕
- 赤小豆花
- 光素馨
- 弹裂碎米荠
- 赤小豆叶
- 猕猴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