鼍甲
《中华本草》:鼍甲
拼音注音
Tuó Jiǎ
别名
(鱼它)鱼甲
英文名
Chinese alligator scales
出处
1. 陆矾《诗疏》:鼍形似蜥蝎,四足,长丈余,生卵大如鹅卵,甲如铠,今合药鼍鱼甲是也。其皮坚厚,可以冒鼓。2.《本草拾遗》:鼍,口内涎有毒。3.《蜀本草》:《图经》云,(鼍)生湖畔土窟中,形似守宫而大,长丈余,背尾俱有鳞甲。今江南诸州皆有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鼍科动物扬子鳄的甲片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lligator sinensis Fauvel
原形态
扬子鳄,全长2m左右。头及躯干部较扁平,吻钝而宽圆,项部较细,尾长而侧扁。背面近于黑绿色,散有黄斑,幼时列为明显。腹面灰色,尾部有灰黑相间的环纹,颈部有2对具纵棱的鳞片。背部由前至后有17横行方形鳞片,每行4-6枚,形成4-6纵行排列整齐的棱鳞;腹面有26-28横行略呈方形的平滑鳞片,每行8-10枚;尾鳞方形,由前向后约35排,尾背前段有两行纵鳞,后半段纵鳞合为1行,四肢较短,后肢较前肢略长,均枯木逢春以鳞片,指5,无蹼;趾4,半蹼;内侧3指、趾具爪。泄殖孔纵置,雄性交接器成单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活于江河、湖泊附近沿岩芦苇及小竹丛的地方。掘穴而居。吃鱼、虾、螺、蛙、鼠等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等地。
化学成分
外壳表皮由β-角蛋白质(β-keratin)组成。鳞甲含大量骨胶原。
性味
味辛;性温;有毒
炮制
《纲目》:酥炙或酒炙用。
归经
肝经
功能主治
化瘀;消积;杀虫。主症瘕积聚;崩中带下;疮疥;恶疮;肠风痔疾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。
注意
《本草经集注》:“畏狗胆、甘遂、芫花。”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鼍甲
拼音注音
Tuó Jiǎ
别名
鮀鱼甲(《本经》)。
出处
《本草经集注》
来源
为鼍科动物扬子鳄的鳞甲。
原形态
扬子鳄,又名:鮀鱼(《本经》),鼍(陶弘景),土龙(《续博物志》),鼍龙(《纲目》),猪婆龙。
形如蜥蜴而体极长大,大者全长达2米余。全体被有鳞甲。头部扁平;吻短而宽,钝圆;上颌海侧有圆锥状齿18枚,下颌海侧齿为19枚。眼大,有上下眼睑及瞬膜,瞳孔垂直。耳孔呈裂缝状,有瓣膜可合闭。鼻孔1对,开口于吻前端上方,有活瓣,能自由开闭。颈部较细,有2对具纵棱的鳞片。躯干部较扁平。背面近黑绿色,散有黄色斑纹,背部由前至后有17排矩形鳞片,横贯于背部的有6行,鳞上有纵棱。腹面灰色。腹部鳞片28排,略成矩形。前肢5指,无蹼;后肢较长,具4趾,趾间有蹼;指、趾端均有爪。尾长而侧扁,有灰黑色相间的环纹,近尾端甲片锋利。
栖于江河沿岸,掘穴而居。以鱼、蛙、鼠、龟、鳖及鸟类等动物为食。10月至翌年3月底冬眠。
本动物的肉(鼍肉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生境分布
分布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一带。
性味
辛,温,有毒。
①《本经》:"味辛,微温。"
②《别录》:"有毒。"
③《药性论》:"甘,平。有小毒。"
④《纲目》:"酸,微温,有毒。"
炮制
《纲目》:"酥炙或酒炙用。"
功能主治
逐瘀,消积,杀虫,治症瘕积聚,崩中带下,疮疥,恶疮。
①《本经》:"主心腹症瘕、伏坚、积聚、寒热,女子崩中下血五色,小腹阴中相引痛,疮疥死肌。"
②《别录》:"主五邪涕泣时惊,腰中重痛,小儿气癃,眦溃。"
③《药性论》:"治妇人带下,除腹内血,积聚伏坚相引结痛。"
④《本草拾遗》:"主恶疮,腹内症瘕。""炙烧浸酒,主瘰疬,杀虫,瘘疮,风顽疥瘙。功用同鳖甲。"
⑤《日华子太草》;"治齿疳匿宣露。"
⑥《纲目》:"治阴疟。"
⑦《本草图经》:"皮及骨,烧灰研末,米饮服,主肠风痔疾。甚者加入红鸡冠花末,白矾灰末和之,空腹服。"
注意
《本草经集注》:"蜀漆为之使。畏狗胆、甘遂、芫花。"
各家论述
《纲目》:"鼍甲,所主诸证,多属厥阴,其功只在平肝木、治血、杀虫也。《千金方》治风癞有鼍甲汤;今药肆多悬之,云能辟蠹,亦杀虫之意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万年藓
- 水案板
- 地皮风
- 糯米藤
- 垂花香薷
- 海豘鱼
- 狸尾草
- 绿包藤
- 长叶实蕨
- 赤车使者根
- 大百解薯
- 青葙花
- 万寿菊叶
- 长梗石柑
- 紫珠叶
- 朱砂七
- 长梗郁李
- 落地金钱
- 桃枝
- 豺皮樟
- 鸡爪槭
- 小构树叶
- 红车轴草
- 凤眼兰
- 肥猪苗
- 胡桃油
- 姜三七
- 金钟花
- 防已
- 牛角(角思)
- 宝盖草
- 米百合
- 刺血红
- 水茄冬
- 慈竹箨
- 路边姜
- 白背杨
- 鹅
- 野火绳
- 黍茎
- 筋骨草
- 马鞍叶
- 珊瑚
- 烟筒花
- 兔毛蒿
- 熊脑
- 轮环藤
- 山刺梨
- 缅茄
- 野麦子
- 大杜鹃
- 山乌桕叶
- 矮脚苦蒿
- 红丝线
- 广枝仁
- 空柄假牛肝
- 野山茶
- 大接骨丹
- 凤凰木
- 紫弹树
- 白鹇
- 土木香
- 鱼串草
- 银兰
- 冷水丹叶
- 豆蔻壳
- 阿魏侧耳
- 葎草根
- 狭叶荨麻
- 柴胡
- 赤火绳
- 貒膏
- 小草寇
- 山黄麻叶
- 澜沧扁担杆
- 山货榔
- 西南毛莨
- 张公鱼
- 青麸杨根
- 短茎独活
- 扇蕨
- 旋花苗
- 紫萁苗
- 杯苋根
- 红花月见草
- 山马兰
- 鸭血
- 深山不出头
- 珊瑚草花
- 蚬壳
- 黄芩
- 木鳖子根
- 桧叶
- 东方乌毛蕨叶
- 藤乌头
- 红陈艾
- 牛嗓管树
- 豆列当
- 榔榆叶
- 桂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