琼越线蕨
《中华本草》:琼越线蕨
拼音注音
Qiónɡ Yuè Xiàn Jué
别名
石韦
英文名
Bon Colysis
出处
始载于《海南植物志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水龙骨科植物琼越线蕨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olysis bonii Ching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原形态
植株高30-40cm。根茎横生,被灰棕色、卵状披针形鳞片,先端渐尖呈长尾状,基部圆形盾状着生,筛孔透明。叶远生;近二型;营养叶的叶柄长8-20cm,淡禾秆色,基部被直立的鳞片;叶片披针形,单叶,厚纸质,淡绿色,长15-25cm或稍长,宽3.5-5cm,先端渐尖,基部圆楔形而下延于叶柄顶端,叶缘呈浅波状,反卷并有膜质边;中脉两面隆起,侧脉纤细,曲折,小脉两面均可见;孢子叶的叶柄较长,其叶片稍狭,叶缘的波状较深。孢子囊群线形,斜向上,连续,稍曲折,锈黄色,由中脉至叶缘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密林下溪沟边的潮湿岩石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海南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微苦;涩;凉
归经
入肝、肾、膀胱三经
功能主治
活血化瘀;清热利尿。主跌打损伤;小例淋沥涩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 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各家论述
《新华本草纲要》:用于跌打损伤、尿道炎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三轮蒿
- 三钻风
- 野绿麻
- 野厚朴花
- 白果
- 白桂木根
- 三楞筋骨草
- 伤寒草根
- 北风草
- 优若藜
- 楸木皮
- 天生草
- 三张叶
- 白楠木
- 白檀
- 三棱草
- 杏子
- 四方盒子草
- 蝇虎
- 野丹参
- 野前胡
- 鹿茸草
- 升登
- 茄子
- 白背叶(峨嵋山胡椒)
- 野火球
- 燕麦灵
- 半圆盖阴石蕨
- 山佛手
- 半边风
- 球花紫云英
- 槭叶止血草
- 十萼茄
- 山乌桕
- 东野菰
- 野慈姑
- 芸薹子油
- 迎红杜鹃
- 西藏花椒
- 狗脑
- 三色堇
- 白狼毒
- 萝芙木
- 野猪皮
- 山荷叶
- 钓樟根皮
- 山土瓜
- 野核桃仁
- 山慈姑
- 苘麻根
- 丝棉木
- 野漆树
- 四方木皮
- 三条筋
- 刺苞南蛇藤
- 黄断肠草
- 野冬青皮
- 野茉莉
- 山大刀根
- 拔毒散
- 茶油
- 扁豆花
- 野棕
- 迎山红
- 实葫芦根
- 八楞木
- 琴唇万带兰
- 三朵云
- 衣鱼
- 球果藤
- 秋唐松草
- 野杜仲
- 玉米轴
- 扁担蒿
- 大冷水麻
- 荔枝藤
- 透骨香
- 冰草
- 白肚
- 槲实仁
- 扁担藤
- 野山芝麻
- 四指马鲅
- 山岗稔
- 铜棒锤
- 四照花果
- 射干
- 丝茅七
- 伞杨
- 野厚朴
- 野猪胆
- 端哼
- 水蛭
- 白枪杆根
- 半把伞
- 升药
- 毛荚决明
- 野冬青果
- 北细辛
- 沙棘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