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连菜
《中华本草》:毛连菜
拼音注音
Máo Lián Cài
英文名
flower of Brownhairy oxtongue
出处
出自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毛连菜的花序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icris hieracioides L.采收和储藏:夏了花开时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毛连菜 一年生草本,高25-200cm。全株被钩状分叉刚毛。茎上产常分枝。基部叶和茎下部叶长圆状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6-22cm,宽1.5-4cm,基部变狭成具翅的叶柄,边缘疏齿;基生叶在花期枯萎;中部叶披针形,无柄;上部叶条状披针形。头状花序,多数,在枝顶排成伞房状;苞叶条形;总苞片3层,背面被硬毛和短柔毛;外层苞片短,条形,内层苞片较长,条状披针形;小花舌状,黄色,先端具5小齿。瘦果无喙,长3.5-4.5mm,微弯曲,红褐色,有5条纵棱及横皱纹;冠毛污折色。花、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田边、林缘、林下及沟谷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华北、西北、华东、华中、西南和西藏等地。
化学成分
花含毛连菜内酯(hieracin)Ⅰ、Ⅱ,杰氏苦苣菜内酯(jacquilenin),8-脱氧山莴苣素(8-deoxylactucin)。[br]根含毛连菜萜烯醇乙酸酯(pichierenyl acetate),异毛连菜萜烯醇乙酸酯(isopichierenyl acetate)[2],伽马-16-烯-3β-醇乙酸酯(gammacer-16-en-3β-yl acetate),合唱团马-16-烯-3α-醇(gammacer-16-en-3α-ol)。[br]另外全草含毛连菜甙(picriside)、A、B、C,山莴苣素(lactucin),11β-13-二氢山莴苣素(11β-13-dihydrolactucin),假还阳参甙(caepidiaside)A及苦荬菜内酯(ixerin)F等[4]。
性味
味苦;感;性微温
功能主治
理肺止咳;化痰平喘;宽胸。主咳嗽痰多;咳喘;嗳气;胞腹闷胀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-9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毛连菜
拼音注音
Máo Lián Cài
出处
《西藏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褐毛连菜的头状花序。7~9月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,高达1.8米。茎直立,全株被粗毛。叶互生;阔披针形,长8~14厘米,宽0.8~2厘米,边缘具齿,两面密被粗毛;无柄。头状花序顶生,排列成不规则的伞房花序;总苞片数层;花黄色,全部舌状。瘦果有棱,上有小刺,有短喙,冠毛刺毛状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、沟边、路旁。分布西藏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性微温,味苦咸。
功能主治
理肺止咳,化痰平喘,宽胸。治咳嗽痰多,咳喘,嗳气,胸腹闷胀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3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人参果
- 胡桃仁
- 十大功劳根
- 麝香
- 山柏
- 风箱树
- 酸猴儿
- 倒扣草
- 滇常山花
- 豆列当
- 郁金
- 黄花绿绒蒿
- 石蒟
- 防风
- 岳桦
- 锡矿
- 桃儿七
- 枳椇根
- 天萝水
- 何首乌
- 小檗
- 绣线菊根
- 牛角三七
- 老鸦胆叶
- 返顾马先蒿
- 鼠矢枣
- 滇茵陈
- 螺旋藻
- 老龙皮
- 筋骨草
- 毛水苏
- 猪毛草
- 多穗石柯茎
- 山黄豆藤
- 蝼蛄虾
- 短蕊万寿竹
- 风毛菊
- 平贝母
- 灯心草
- 小黑药
- 山矾根
- 鹿角菜
- 小棕皮头
- 紫楠根
- 干漆
- 生姜
- 多茎野豌豆
- 山慈菇
- 柠条子
- 大浮萍
- 粗叶耳草
- 水鳖蕨
- 山沉香
- 茯苓皮
- 芸香
- 还亮草
- 假黄麻
- 南瓜花
- 薄柱草
- 野柿花
- 狼把草
- 紫藤
- 小叶杜鹃
- 石蔓藤
- 飞扬草
- 大独叶草
- 槠子
- 冰草白穗
- 槐胶
- 鳝鱼头
- 六蛾戏珠
- 西藏水黄连
- 石笔海胆
- 麻花
- 唐古特青兰
- 黍茎
- 鲦鱼
- 嘉兰
- 梓木
- 黄花母
- 麻腐
- 苔水花
- 雁肪
- 匙叶五加
- 黍根
- 野扁豆
- 由跋
- 山岗稔
- 鹿筋
- 鼠舌草
- 虎牙
- 狗乳汁
- 小棕包
- 洋葱
- 檰芽
- 樝子
- 桂枝
- 博落回
- 麻蕡
- 理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