蝶兰
《中华本草》:蝶兰
拼音注音
Dié Lán
别名
小接筋藤、金环草、缩筋草、分筋草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兰科植物蝶兰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halaenopsis wilsonii Rolfe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蝶兰,多年生草本,植株簇生多数气生根;气根扁平如带,表面有多数疣状突起。茎短,长1-1.5cm。叶丛生;叶片长圆形,长约4cm,宽约2cm,基部具短鞘,关节明显;叶在花期脱落,仅存1-2枚。总状花序有时分枝,长2-20cm,具疏花;小苞片卵形,短小;花梗连子房长而扁平。花粉红色或淡紫色;萼片椭圆形,长1-2cm;花瓣倒卵状楔形,与萼片近等长;唇瓣紫色,3深裂,近十字形,侧裂片长圆形,中裂片近倒卵形,中央具褶片,基部各具1个2叉状的胼胝体。花期5-6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附生于海拔1300-1800m的林中树上和岩壁上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西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苦;微辛;性温
功能主治
疏风解表;舒筋活络;接骨止痛。主感冒发热;头痛;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;骨折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关苍术
- 枸橘核
- 二叶舌唇兰
- 肺心草
- 粉菝葜
- 饭包草
- 杜鹃
- 树头菜
- 淡竹壳
- 糖橘红
- 太阳海星
- 西北莸
- 豆腐泔水
- 通肠香
- 檀香
- 鲱鱼籽
- 土箭芪
- 土田七
- 太白针
- 鳢鱼肠
- 菟丝草
- 鸡谷草
- 砂茴香
- 假茶辣
- 胆汁
- 红郎伞
- 防风
- 蚕蜕
- 中华胡枝子
- 香叶
- 突厥雀
- 菾菜根
- 蜂蜜
- 跳皮树
- 土桂皮
- 秋枫
- 天鹅毛
- 毒芹根
- 通泉草
- 天蓬草
- 田唇乌蝇翼
- 榧花
- 粉绿益母草
- 短叶蹄盖蕨
- 天牛
- 风藤草根
- 天蓬子根
- 通花花
- 太白鹿角
- 独脚蟾蜍
- 土连翘
- 土蜂子
- 桃儿七
- 癞皮根
- 铁骨银参
- 异野芝麻
- 关白附
- 灯笼果
- 短毛熊巴掌
- 透骨香
- 糖荠
- 川白苞芹
- 红马蹄乌
- 孔雀草
- 野漆树根
- 条参
- 踏膀药
- 田螺壳
- 胎生铁角蕨
- 通天草
- 商陆
- 蓖麻子
- 水牛尾
- 泽漆
- 土马骔
- 土草果
- 木黄连
- 托里贝母
- 祁州一枝蒿
- 田高粱
- 天王七果实
- 蝴蝶树
- 鲱鱼
- 鹄油
- 禾叶墨斛
- 白刺花
- 毛莸
- 蓑草
- 岗松
- 绿矾
- 大花美人蕉
- 羊角藤叶
- 酒
- 茴香茎叶
- 黑汉条
- 淡秋石
- 黄花香
- 五月霜
- 和合草
- 猕猴桃藤中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