鲱鱼
《中华本草》:鲱鱼
拼音注音
Fēi Yú
别名
青鱼、青条鱼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鲱科动物太平洋鲱鱼的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lupea pallasi Cuvier et Valenciennes采收和储藏:春至秋季捕捞,捕捞后,去其鳞片、鳃、内脏,鲜用。
原形态
太平洋鲱,体侧扁,长25-35cm,冻中大,头顶有一浅凹,吻长大于眼径,眼中大,侧上位,有脂眼睑,眼间隔浅凹。口小而斜,前颌骨小;上颌骨宽,长方形,并有辅上颌骨两块;下颌较上颌略长。下颌、犁骨及舌上均有细牙,上颌及颚骨无牙。鳃孔大,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,鳃耙20+36,细长而扁。圆鳞中大,纵裂鳞52-54,无侧线,腹侧具弱棱鳞(25-28)+(12-13)。背鳍15-17,起点在腹鳍起点的前上方。臀鳍17-18,胸鳍17,低而短,不伸达腹鳍。腹鳍9。尾鳍深叉形。体背侧蓝黑色,侧上方微绿,两侧及腹部银白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为冷水性中上层鱼类,食沲游生物,栖息于水深80m左右的海区,一般于第2年3月中旬至4月上旬产卵,山东产卵块在荣城、威海沿海,粘性卵,卵径1.3-1.6mm,怀卵量1万-2万粒。资源分布:分发布于渤海、黄海。
化学成分
精巢含精蛋白(protamine),脱氨核苷酸(deoxynucleotide),精氨酸(arginine)。[br]太平洋鲱还含棕榈酸(palmitic acid),油酸(oleic acid),二十一碳六烯酸(docosahexaenoic acid)等。
功能主治
补虚利尿。主肺结核;浮肿;小便不利
用法用量
内服:煮食,适量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红轮千里光
- 蜀葵
- 红黑二丸
- 暗鳞鳞毛蕨
- 白山蓼
- 鲎尾
- 枸橘叶
- 鹅臎
- 短柄忍冬
- 胡荽
- 金丝桃
- 长隔距兰
- 桂花枝
- 银紫丹参
- 狭叶鸦葱
- 光梗丝石竹
- 黄麻叶
- 尼泊尔鸢尾子
- 麻腊干
- 金牛七
- 测试
- 跌打草
- 南酸枣
- 蟑螂
- 罗汉果
- 蔓草虫豆
- 水茄冬叶
- 刺瓜
- 铁树果
- 紫金血藤
- 梨树根
- 文鳐鱼
- 黄桷根
- 霜红藤
- 碎骨红
- 天麻子
- 枣核
- 三角叶冷水花
- 草灵仙
- 矮茎冷水花
- 岳桦
- 柱果木榄果
- 白金果榄
- 多穗石柯茎
- 石蒟
- 鳝鱼头
- 朴消
- 马尿泡
- 兴安薄荷
- 楸树
- 虎牙
- 黑虎七
- 狗肾
- 苔水花
- 小黑药
- 小果栀子
- 冬瓜
- 水蓼
- 狗屎花
- 香根芹根
- 紫红鞭
- 白马阴茎
- 都拉鸢尾
- 薄叶卷柏
- 风藤
- 紫苏子
- 鲦鱼
- 假茶辣
- 鹿筋
- 鹿髓
- 苦艾
- 高山柏
- 岩白菜素
- 杨梅叶蚊母树根
- 红芋
- 紫楠根
- 赭石
- 黑点草
- 绣线菊根
- 尖山橙
- 红花栝楼
- 山芹
- 破头风
- 九节风
- 蜀葵苗
- 蚌粉
- 番石榴树皮
- 刺海松
- 水红木根
- 香毛草
- 蟾舌
- 水松皮
- 狼把草
- 列当
- 地皮风
- 玳玳花
- 粘毛鼠尾草
- 使君子根
- 鸡肫草
- 吊竹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