粉霜
《外科启玄》卷十二:粉霜
制法
上为末,入阳城罐内,打火3炷香,先文后武,取出冷定听用。
功能主治
梅疮。
用法用量
本方方名,《疡医大全》引作“梅疮灵药”。
摘录
《外科启玄》卷十二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:粉霜
拼音注音
Fěn Shuānɡ
别名
白雪、水银霜、白灵砂、白粉霜
英文名
Chloride mercure, Refined Calomel
出处
出自《品汇精要》纲目》:以汞粉转升成霜,故曰粉霜。《抱朴子》云:白雪,粉霜也。以海卤为医,盖以士鼎,勿泄精华,七日乃成,要足阳气,勿为阴侵,惟美、藕、地丁、河车,可以炼之点化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轻粉的精制品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
生境分布
产湖北、浙江、河北等地。
形状
完整看成馒头形之块状,色白而有光泽,背面较乎坦而粗糙,结晶形状不明显;顶部为簇生的针状结晶。质重而脆。研成粉末为白色。
化学成分
主要为氯化高汞(升汞)(HgCl2)。
性味
辛;温;有毒
炮制
将轻粉纳于烧瓶中,密封瓶口,然后埋置于盛有细砂的瓦锅中,徐徐加热升华。升华终了后,将烧瓶取出,破坏其上部,放置之,稍玲则升华物自然剥离。取升华物入乳钵内研脾,水飞,再于滤纸上,以水、酒精等顺次洗涤,最后力口微温,干燥后即成粉霜。[br]1.《品汇精要》: 升粉霜之法,用焰硝、食盐、白矾、皂矾各一斤,入铣锅内炒熔成汁,急以铣铲频搅,结成黄色沙子,谓之粗曲。纲石臼中以铁格研令檄细,谓之细曲。人水银一厅,研令不见微星为度,是谓汞曲。分作四分,先以阳城罐长五、六寸者,用细炭灰一斤,入盐六两,水和得所,留罐口二分许,周匝固济晒干。下用跌拌,上用铁线,将灯盏与绊缠束极紧。外用盐十两,白炭灰十六两,水和为泥,捏作饼子,烧通红,待冷,研为细末,水调得所,用小竹签细细将朋☆口封固超勺一指厚,盏罐相平,晒极干。用大铁钉三个,钉在地下,高三、四寸,周围离罐二寸,用砖数个,围成炉,煤用四斤,炭用二斤。火候之法,先文后武,煤炭陆续旋添,上勿近盏,待盏热时徐徐源,极热,水止可九分满,水少即添,常令水足,仍以沿盏边滚为度。若满盏通滚为火大,火大则罐必烈。慢慢滚起为火小,火小则粉不升。水上火'下,欲其相济,别点长线香以三焙为则,至二焙香尽时火方渐渐近盏,与盏相平,至三健香完,即便去火,莫动其罐,待罐极冷时方可开罐。罐底曲碴不用,盏下之霜,用刀刮下,其色尚未白,至汞曲四分俱毕时,共研为细末通人一罐如前法,再升一遍,其色渐白,再研为细末如前法,再升一遍,其霜坚自,状如寒水石一般,万人药用也。[br]2.《纲目》:升炼法:用真汞粉一两,入瓦罐内令匀,以灯盏仰盖罐口,盐泥涂缝,先以小炭火铺罐底四围,以水湿纸不住手在灯盏内擦,勿令间断,逐渐加火,至罐颈住火,冷定取出,即成霜如白蜡。按《外台秘要》载古方崔氏造水银霜法云:用水银十两,石硫黄十两,各以一挡燕之,良久银热黄消,急倾入一销,少缓即不相入,仍急搅之,良久碗成灰,银不见,乃下伏龙肝末十两,盐末一两,搅之,别以盐末铺档底一分,人药在上,又以盐末盖面一分,以瓦盆覆之,盐士和泥涂缝,炭火腰一伏时,先文后武,开盆刷下,凡一转后,分旧土为四分,以一分和霜,入盐末二两,如前法飞之讫,又以土一分,盐末二两,和-助口前,凡四转,土尽更用新土,如此七转,乃成霜用之。
归经
肺;肝;膀胱经
功能主治
利水;通便;攻毒;蚀恶肉;杀虫。主牙痛;梅毒恶疮;水肿;臌胀;大小便闭;腋下狐臭
用法用量
外用:研末撤或调敷。内服:研末入、丸散。
注意
内服宜慎,体弱及孕妇忌服。[br]1. 张元素:既毒而损齿,宜少用之。[br]2.《纲目》:畏荞麦秆灰、硫黄。
复方
①治小儿走马疳疮: 粉霜一两,天南星(末)一分,黄丹半两(炒紫色),麝香半两,定粉一分。上件药相和,研令细。先用盐浆水洗过,以纸拈子损药,扫在疮上,每日三、四度。(《圣惠方》粉霜散)②治杨梅恶疮:粉霜一味搽之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③治腋下胡臭:粉霜、水银等分。以面脂和涂之。(《圣济总录》)
各家论述
1. 张元素:能洁净府,去膀胱中垢腻。2.《品汇精要》:主急风口噤,手足搐溺,涎潮作声,止痢脓血,消瘰疬。3.《纲目》:下痰涎,消积滞,利水,与轻粉同功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《中药大辞典》
《*辞典》:粉霜
拼音注音
Fěn Shuānɡ
别名
白雪(《抱朴子》),水银霜、白灵砂(《纲目》),白粉霜(《药材资料汇编》)。
出处
《品汇精要》
来源
为轻粉的精制品。
制法
将轻粉纳于烧瓶中,密封瓶口,然后埋置于盛有细砂的瓦锅中,徐徐加热升华。升华终了后,将烧瓶取出,破坏其上部,放置之,稍冷则升华物自然剥离。取升华物入乳钵内研碎,水飞,再于滤纸上,以水、酒精等顺次洗涤,最后,加微温,干燥后即成粉霜。
①《品汇精要》:"升粉霜之法,用焰硝、食盐、白矾、皂矾各一斤,入铁锅内炒熔成汁,急以铁铲频搅,结成黄色砂子,谓之粗曲。纳石臼中以铁杵研令极细,谓之细曲。入水银一斤,研令不见微星为度,是谓汞曲。分作四分,先以阳城罐长五、六寸者,用细炭灰一斤,入盐六两,水和得所,留罐口二分许,周匝固济晒干。纳汞曲一分于内,上用铁灯盏深一、二寸者盖之。下用铁锌,上用铁线,将灯盏与鉡缠束极紧。外用盐十两,白炭灰十六两,水和为泥,捏作饼子,烧通红,待冷,研为细末,水调得所,用小竹签细细将罐口封固,约一指厚,盏罐相平,晒极干。用大铁钉三个,钉在地下,高三、四寸,周围离罐二寸,用砖数个,围成炉,煤用四斤,炭用二斤。火候之法,先文后武,煤炭陆续旋添,上勿近盏,待盏热时徐徐添,极热,水止可九分满,水少即添,常令水足,仍以沿盏边滚为度。若满盏通滚为火大,火大则罐必烈。慢慢滚起为火小,火小则粉不升。水上火下,欲其相济,别点长线香以三炷为则,至二炷香尽时火方渐渐近盏,与盏相平,至三炷香完,即便去火,莫动其罐,待罐极冷时方可并罐。罐底曲渣不用,盏下之霜,用刀刮下,其色尚未白,至汞曲四分俱升毕时,共研为细末通入一罐如前法,再升一遍,其色渐白,再研为细末如前法,再升一遍,其霜坚白,状如寒水石一般,方入药用也。"
②《纲目》:"升炼法:用真汞粉一两,入瓦罐内令匀,以灯盏仰盖罐口,盐泥涂缝,先以小炭火铺罐底四围,以水湿纸不住手在灯盏内擦,勿令间断,逐渐加火,至罐颈住火,冷定取出,即成霜如白蜡。按《外台秘要》载古方崔氏造水银霜法云:用水银十两,石硫黄十两,各以一铛熬之,良久银热黄消,急倾入一铛,少缓即不相入,仍急搅之,良久硫成灰,银不见,乃下伏龙肝末十两,盐末一两,搅之,别以盐末铺铛底一分,入药在上,又以盐末盖面一分,以瓦盆覆之,盐土和泥涂缝,炭火煅一伏时,先文后武,开盆刷下,凡一转后,分旧土为四分,以一分和霜,入盐末二两,如前法飞之讫,又以土一分,盐末二两,和飞如前,凡四转,土尽更用新土,如此七转,乃成霜用之。"
生境分布
产湖北、浙江、河北等地。
形状
完整者成馒头形之块状;色白而有光泽,背面较平坦而粗糙,结晶形状不明显;顶部为簇生的针状结晶,质重而脆。研成粉末为白色。
化学成分
此是升华法所制的甘汞,组成为氯化亚汞。药典规定甘汞含氯化亚汞不得少于99%。本品遇光,一部分变为剧毒的氯化汞及金属汞而变灰色(原为无色),故必须密闭遮光保存。
性味
①《品汇精要》:"有小毒。"
②《纲目》:"辛,温,有毒。"
功能主治
攻毒,利水,通便。治牙疳,梅毒恶疮,水肿,臌胀,大小便闭。
①张元素:"能洁净府,去膀胱中垢腻。"
②《品汇精要》:"主急风口噤,手足搐搦,涎潮作声,止痢脓血,消瘰疬。"
③《纲目》:"下痰涎,消积滞,利水,与轻粉同功。"
用法用量
外用:研末撒或调敷。内服:研末入、丸散。
注意
内服宜慎,体弱及孕妇忌服。
①张元素:"既毒而损齿,宜少用之。"
②《纲目》:"畏荞麦秆灰、硫黄。"
复方
①治小儿走马疳疮:粉霜一两,天南星(末)一分,黄丹半两(炒紫色),麝香半两,定粉一分。上件药相和,研令细。先用盐浆水洗过,以纸拈子揾药,扫在疮上,每日三、四度。(《圣惠方》粉霜散)
②治杨梅恶疮:粉霜一味搽之。(《濒湖集简方》)
③治腋下胡臭:粉霜、水银等分。以面脂和涂之。(《圣济总录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葱白
- 云南铁角蕨
- 打箭菊
- 地膏药
- 香草兰
- 山峰西番莲
- 柳兰叶风毛菊
- 云雾七
- 金雀根
- 饭团藤
- 鸡屎白
- 短小蛇根草
- 血余
- 四方拳草
- 豨莶根
- 华青皮木
- 豨莶
- 膜缘木香
- 望月砂
- 一年蓬
- 三对叶丹参
- 木莲
- 西藏羊耳兰
- 香橼露
- 锡兰肉桂
- 核子木
- 锯鲨胆
- 匐地龙
- 番荔枝
- 尖萼厚皮香
- 土木香
- 水苦荬
- 毛蜂子
- 豨莶草
- 木通
- 骆驼蹄瓣
- 红丹参
- 黄水芋
- 白叶火草
- 蝮蛇蜕皮
- 茶子饼
- 葛菌
- 异穗卷柏
- 虎头兰
- 猩猩木
- 香樟
- 香樟果
- 红刺藤
- 石榴皮
- 茶子心
- 细柄薯蓣
- 狗血
- 钝齿铃子香
- 臭蒿
- 冻绿刺
- 七里香
- 冬里麻
- 山蓼
- 臭常山
- 朝鲜当归
- 臭草
- 鞭打绣球
- 牛尾菜
- 狭绿叶线蕨
- 倒爪草
- 黄莲花
- 桐皮
- 魔芋
- 山漆树
- 菘菜
- 石上蕉
- 水棉花
- 四季海棠
- 云南金莲花
- 花叶秋海棠
- 旱莲花
- 七叶子
- 水松枝叶
- 垂丝海棠
- 甜瓜子
- 南天仙子
- 漆叶
- 灰绿水苎麻
- 藤乌头
- 小柿子
- 裂叶翼首花
- 七叶一枝花
- 头顶一支花
- 多花景天三七
- 玫瑰花
- 水田七叶
- 垂珠花
- 血水草根
- 水葫芦
- 松鼠
- 树乌蝇羽
- 楤木
- 台湾泡桐叶
- 心叶野海棠
- 莲生桂子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