鹄油
《中华本草》:鹄油
拼音注音
Hú Yóu
别名
天鹅油
英文名
Swan fat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鸭科动物大天鹅的脂肪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ygnus cygnus (Linnaeus)冬月取鹄的脂肪,熬炼滤净贮藏。
原形态
大天鹅,大型野禽。体长1.5m左右。嘴大都黑色,上嘴基部(至鼻孔外)黄色,下嘴基部和正中亦黄色。虹膜暗褐色。头和颈的长度起这躯体长度。游泳时颈成“S”形,在空中飞行时,颈向前伸直,脚刖向腹部后方。全体洁白,从眼前至嘴基淡黄色。跗跖、趾及蹼为黑色。幼鸟通体淡灰褐色;嘴呈淡肉色,嘴甲和嘴缘黑色,嘴基淡黄绿色或淡绿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栖息在生有多种水生植物的湖泊岸边及沼泽地带,喜在水面上作长距离滑走。主食植物,也吃昆虫、甲壳类、小鱼类。资源分布:冬季见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,春秋适徙,经华北和东北南部,在新疆北部及黑龙江等地繁殖。
形状
本动物的绒毛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归经
胃经
功能主治
解毒敛疮。主痈肿疮疡;小儿疳耳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涂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鹄油
拼音注音
Hú Yóu
别名
天鹅油(《通玄论》)。
出处
《纲目》
来源
为鸭科动物大天鹅的脂肪油。冬月取鹄的脂肪,熬炼滤净贮藏。
原形态
大天鹅,又名:鹄(《史记》),天鹅、金头鹅(《饮膳正要》)。
体大型,形似鹅。体长1.5米左右。嘴大都黑色,上嘴基部(至鼻孔处)黄色,下嘴基部和正中亦黄色。虹膜暗褐色。头和颈的长度超过躯体的长度。全体洁白,从眼先至嘴基淡黄色。跗跖、趾及蹼为黑色。
幼鸟通体淡灰褐色;嘴呈暗淡肉色,嘴甲和嘴缘黑色,嘴基淡黄绿色或淡绿色。
生境分布
栖息于湖泊和沼泽地带。能游泳,飞行迅速。主食植物,也吃昆虫、甲壳类、小鱼等。冬季见于长江以南各地,春秋迁徙,经华北和东北南部,在新疆北部及黑龙江等地繁殖。
功能主治
《纲目》:"涂痈肿,治小儿耳疳。"
复方
治耳疳出脓:天鹅油调草乌末,入龙脑少许,和敷。无则以雁油代之。(《遇玄论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密陀僧
- 柳白皮
- 赤瓟根
- 野胡萝卜根
- 漆子
- 水蛭
- 刺血红
- 王瓜
- 十大功劳
- 啄木鸟
- 千里找根
- 破天菜
- 蹋菜
- 天香炉
- 黑皮跌打
- 芒种花
- 芸香
- 羊胎
- 贯众
- 黄精
- 玉带根
- 玄精石
- 阿胶
- 新裂耳蕨
- 石榴花
- 黄荆
- 野料豆
- 牌楼七
- 小牛肋巴
- 心叶百合
- 萍蓬草
- 糙叶千里光
- 熊筋
- 小红藤
- 鸢根
- 白鹤灵芝
- 小果白刺
- 慈乌
- 龙眼叶
- 车前草
- 新疆一支蒿
- 透骨香
- 朱砂莲
- 冬青叶
- 凤尾猪鬃草
- 蛤叶薯
- 乌鸡骟
- 狗舌草
- 中华莛子藨
- 过山蕨
- 冰
- 佛手露
- 木通根
- 歪头菜
- 刺苋菜
- 秋枫木
- 葛叶
- 皂荚根皮
- 头顶一颗珠
- 蒲葵
- 苘麻根
- 瑞香狼毒
- 桃叶
- 马牙七
- 逆阿落
- 海鳝
- 丽江黄芩
- 美汉草
- 竹鼠肉
- 盘羊肺
- 骨牌蕨
- 石香葇
- 鹿角菜
- 黄瘤孢
- 黄花夹竹桃
- 鹄油
- 莲须
- 红头草
- 铁脚草
- 纤枝山柑
- 芭茅果
- 冠唇花
- 毛黄堇
- 定心散
- 瓜子藤
- 铁棒锤茎叶
- 苦草
- 阳桃
- 了哥王
- 细齿叶柃
- 小叶眼树莲
- 罗汉松根皮
- 扶芳藤
- 土贝母
- 青藤
- 鳍蓟
- 小石藓
- 裂叶崖角藤
- 大叶黄杨根
- 牛心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