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通根
《*辞典》:木通根
拼音注音
Mù Tōnɡ Gēn
别名
八月瓜根(《分类草药性》)。
出处
《药性论》
来源
为木通科植物木通、三叶木通及白木通的根。9~10月采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八月札"及"木通"条。
性味
苦,平。
①《草木便方》:"辛涩,温。"
②《重庆草药》:"味甜,性温,无毒。"
③《江西草药》:"苦,平。"
功能主治
祛风,利尿,行气,活血。治风湿关节痛,小便不利,胃肠气胀,疝气,经闭,跌打损伤。
①《药性论》:"治项下瘿瘤。"
②《草木便方》:"补肾益精,强阴。治劳伤,疝气,腰脚肿疼,损伤。"
③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风湿腰痛,膀胱疝气,咳嗽。"
④《重庆草药》:"治痨伤吐血,闭经,腰背痛,痔漏,带浊,月瘕,跌打损伤。"
⑤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"祛风止痛,行气活血,利尿解毒。"
⑥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治咳嗽痰多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;磨汁或浸酒。外用:捣敷。
复方
①治关节风痛,陈伤,闭经:三叶木通报或藤茎五钱。水煎服,或冲黄酒服。
②治尿闭:三叶木通根四至五钱。水煎服。
③治胃肠胀闷:三叶木通根五钱,红木香五钱。水煎服。(①方以下出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④治腰痛:三叶木通根一两,浸酒服。
⑤治疝:三叶木通根二两,猪瘦肉半斤。水煨,服汤食肉,每日一剂。
⑥治睾丸肿痛:三叶木通根一至二两,枸骨根二两,鸡蛋一个。水煎,服汤食蛋。(④方以下出《江西草药》)
⑦治小儿疝气,肚痛:八月瓜根唐水少许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
⑧治风湿,跌打损伤,筋骨痛,腰背痛:八月瓜根。搜山虎,八爪龙、白龙须、见血飞、大小血藤、内红消、海金沙各五钱至一两,地胡椒减半,泡酒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
⑨治蝮蛇咬伤:三叶木通鲜根-至二两,水煎服;另取全草捣烂外敷伤处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临床应用
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及白带过多:取木通藤根(鲜)和泡桐树根(玄参科植物毛泡桐或泡桐的根部)各4两,洗净切碎,与肥猪肉半斤同煨,以烂为度。然后吃肉喝汤,分2天4次服完。服药期间忌生冷、辣物及食盐,可放白糖适量调味。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9例,白带过多133例,均服2~4剂见效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木通根
拼音注音
Mù Tōnɡ Gēn
别名
八月瓜根
英文名
root of Austral Akebia, root of Threeleaf Akebia, root of Fiveleaf Akebia
出处
出自《药性论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木通科植物木通Akebia quinata (Thunb.)De-cne.三叶木通A.trifoliata(Thunb.)Koidz.及白木通A.trifoliata (Thunb.Koidz.Var.australis(Diels)Rehd.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1.Akebia quinata (Thunb.)Decne.2.Akebia trifoliata (Thunb.)Koidz.[Clematistrifoliata Thunb.]3.Akebia trifoliata(Thunb.)Koidz.var.australis(Diels)Rehd.Trifoliata (Thunb.) Koidz.var. Australis (Diels) Rehd., Akebia trifoliata (Thunb.) Koidz., Akebia quinata (Thunb.) Decne.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挖,晒干或烘干。
原形态
1.木通 落叶木质缠绕灌本,长3-15cn,全株无毛。幼枝灰绿色,有纵纹。掌状复叶,小叶片5,倒卵形或椭圆形,长3-6cm,先端圆常微凹至具一细短尖,基部圆形或楔形,全缘。短总状花序腋生,花单性,雌雄同株;花序基部着生1-2朵雌花,上部着生密而较细的雄花;花补3片;雄花具雄蕊6个;雌花较大,有离生雌蕊2-13。果肉质,浆果状,长椭圆形,或略呈肾形,两端圆,长约8cm,直径2-3cm,熟后紫色,柔软,沿腹缝线开裂。种子多数,长卵而稍扁,黑色或黑褐色。花期4-5月,果熟期8月。2.三叶木通 与前种相近。主要区别点:叶为三出复叶;小叶卵圆形、宽卵圆形或长卵形,长宽变化很大,先端钝圆、微凹或具短尖,基部圆形或楔形,有时微呈心形,边缘浅裂或呈波装,侧脉5-6对。3.白木通 本变种形态与三叶木通相近,但小叶全缘,质地较厚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、山沟、溪旁等处的乔木与灌木林中。资源分布:1.分布于陕西、山东、江苏、安微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四川、贵州等地。2.分布于河北、陕西、山西、甘肃、山东、河南、和长江流域各地。3.分布于西南及山西、陕西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等地。
化学成分
木通根含豆甾醇、β-谷甾醇及胡萝卜甙(dau-costerol)。
性味
苦;性平;归膀光;肝经
归经
肝;肾经
功能主治
祛风通络;利水消肿;行气;活血;补肝肾;强筋骨。主风湿痹痛;跌打损伤;经闭;疝气;睾丸肿痛;脘腹胀闷;小便不利;带下;虫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磨汁或浸酒。外用:鲜品适量,捣烂敷患处。
注意
苦寒能利,凡病人脾虚作泻者勿服。
各家论述
1.《药性论》:治项下瘿瘤。2.《草木便方》:补肾益精,强阴。治劳伤,疝气,腰脚肿疼,损伤。3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风湿腰痛,膀胱疝气,咳嗽。4.《重庆草药》:治痨伤吐血,闭经,腰背痛,痔漏,带浊,月瘕,跌打损伤。5.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:祛风止痛,行气活血,利尿解毒。6.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治咳嗽痰多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黄杞皮
- 偏瓣花根
- 海木
- 柿漆
- 假蒟果穗
- 姜三七
- 广防风
- 枳茹
- 杨梅根
- 向日葵花盘
- 秘鲁香胶
- 佩兰
- 野木鱼
- 偏花黄芩
- 海豘鱼
- 兰花
- 朴树根皮
- 泡桐木皮
- 慈乌
- 大红袍
- 普洱茶
- 牡丹藤
- 决明子
- 普洱茶膏
- 香樟
- 化金丹
- 紫苏梗
- 桉油
- 厚叶川木香
- 梅叶
- 长白楤木
- 土八角
- 公英叶风毛菊
- 鼍肉
- 面头叶
- 灵猫香
- 婆罗门皂荚
- 盒子草
- 鸭儿芹
- 朴树果
- 披叶苔
- 角果木子油
- 灰钉
- 驱风通
- 黄蜀葵
- 剪夏萝
- 芭茅
- 白垩铁线蕨
- 婆罗门参
- 水蛭
- 排钱草根
- 帕梯
- 蚕退纸
- 朴树
- 虎石头
- 黄断肠草
- 麻栎
- 金蛤蟆
- 毗黎勒
- 披针叶毛茛
- 金丝藤仲
- 屏风草
- 白木耳
- 山蚂蝗
- 毛叶小寒药
- 厓花子
- 柞树皮
- 花叶狗牙七
- 食盐
- 黄连花
- 万丈深茎叶
- 柿寄生
- 扁藤叶
- 黑穗画眉草
- 柘树茎叶
- 哉果
- 篑草
- 红叶铁线莲
- 堇宝莲叶
- 滇绣球
- 块茎糙苏
- 鲨鱼皮
- 亮菌
- 盘龙七
- 栓皮栎
- 棒棒草
- 秃鹫
- 六叶龙胆
- 朱砂根叶
- 苹果皮
- 刺花椒
- 玉叶金花
- 早谷藨
- 大毛红花
- 阿育魏实
- 鸭儿芹根
- 偏翅唐松草
- 野山楂
- 大发表
- 透茎冷水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