苍蝇草
《中华本草》:苍蝇草
拼音注音
Shēnɡ Yinɡ Cǎo
别名
马鞭草。
英文名
root of hancock Indigo, Hancock Indigo
出处
出自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豆科植物绢毛木兰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Indigofera hancockii Craib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季采收,切片,晒干。
原形态
绢毛木兰 小灌木,高达2m。茎红褐色,幼茎密被白色和褐色平贴丁字毛,后渐无毛,密具皮孔。叶互生;奇数羽状复叶,长约3-6cm,小叶4-8对,对生;叶柄短,基部有托叶;叶片革质,长圆状倒卵形,长7-10mm,宽3.5-6mm,先端钝圆,有小短尖,基部楔形,全缘,两面均被贴生丁字毛。总状花序胶生,长3-8cm;花萼钟形,外面被毛,先端5裂,裂片三角形;蝶形花紫红色,长约7.5mm;旗瓣长圆形,翼瓣无爪,龙骨瓣先端被毛;雄蕊10,二体;子房无柄,线形,柱头小。荚果线形,直立,长约3cm,内有数颗种子。花期5-8月,果期10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m左右的山坡林下及灌丛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。
性味
苦;微涩;性凉
归经
肺;肝;胃经
功能主治
祛风;泻火;止痛。主齿龈肿痛;跌打损伤;麻风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苍蝇草
拼音注音
Cānɡ Yinɡ Cǎo
别名
马鞭草
来源
豆科苍蝇草Indigofera hancockii Craib,以根入药。
生境分布
云南。
性味
苦、微涩,凉。
功能主治
祛风,消炎,止痛。主治牙龈炎,跌打疼痛,麻疯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苍蝇草
拼音注音
Cānɡ Yinɡ Cǎo
出处
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为豆科植物韩氏木蓝的根。全年均可采收,以秋、冬采较好,洗净切片晒干。
原形态
小灌木,高100~160厘米。幼茎密生白毛,不久即无毛。单数羽状复叶,互生,长4~5厘米,有9~17小叶;小叶对生,矩倒卵形,长7~10毫米,阔3.5~6毫米,先端钝圆,基部楔形,全缘,革质,两面被有散生贴附白毛。总状花序腋生,长约3厘米;花紫色,蝶形,疏生,长7.5毫米;花梗细而短,长不及1.5毫米。荚果直,线形,长3厘米;内有种子数枚。花期春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荒地。分布云南。
性味
苦微涩,凉。
功能主治
祛风,消炎,止痛。治牙龈发炎,跌打疼痛,麻风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屎咕咕
- 撒发
- 榕树
- 太平莓
- 刺天茄
- 假刺藤
- 蝉蜕
- 湖北楤木
- 马尿烧
- 大叶黄杨
- 竹叶椒叶
- 南瓜瓤
- 牛筋草
- 香榧草
- 掐不齐
- 人乳汁
- 人参须
- 大叶云实
- 山海螺
- 金牛七
- 瑞香根
- 石仙桃
- 田旋花
- 柳兰叶风毛菊
- 花脸细辛
- 咳喘木
- 川明参
- 刺蒺藜
- 打破碗花花
- 荷莲豆菜
- 水稻清乳汁
- 樱草根
- 剑叶紫金牛
- 荷花
- 鳝鱼骨
- 牛舌草
- 野葡萄根
- 金橘露
- 狸骨
- 南天竹叶
- 黑老虎
- 吐烟花
- 匐地龙
- 虫莲
- 野丁香
- 豆黄
- 小朴松实
- 大尾摇
- 金线鱼
- 黑萼棘豆
- 野梨枝叶
- 鹰骨
- 小石仙桃
- 对叶榕
- 马蔺
- 鸡蛋壳
- 桑白皮
- 薄荷露
- 叶子花
- 葡萄根
- 八月炸
- 大叶藜
- 盘羊睾丸
- 飞扬草
- 香排草
- 三角泡
- 藏羚角
- 松花粉
- 檫树
- 尖连蕊茶根
- 棉籽
- 鸭儿芹根
- 小叶金鸡尾巴草
- 夜交藤
- 紫贝
- 白菖
- 黍根
- 鳕鱼鳔
- 绵毛马兜铃
- 百灵草
- 钓杆柴
- 跌打老
- 大细辛
- 广藿香
- 茜草根
- 直杆蓝桉叶
- 益智
- 白常山
- 象牙草
- 绣球防风
- 叶象花
- 石串莲
- 红背叶
- 鹈鹕油
- 向日葵子
- 九节风
- 肥猪苗
- 八仙花
- 松下兰
- 红楤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