吐烟花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吐烟花
拼音注音
Tǔ Yān Huā
别名
吐烟草
来源
荨麻科吐烟花Pellionia repens (Lour.)Merr.,以全草入药。
生境分布
广东、海南。
性味
甘、微涩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。主治急慢性肝炎,神经衰弱。外用治过敏性皮炎,下肢溃疡及疖肿。
用法用量
干品2~5钱,鲜品1~2两。外用鲜品捣烂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吐烟花
拼音注音
Tǔ Yān Huā
出处
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为荨麻科植物吐烟花的全草。全年可采,鲜用或蒸后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木。茎肉质,紫红色,光滑,匍匐,节下生根。叶肉质,在同一节上有2种叶:退化叶极细小,几无柄,线状倒卵形;正常叶甚大,斜卵形,长2~6厘米,宽1.3~3厘米,先端钝,有时急尖,基部心形,极不对称,边缘波状有圆齿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、红色或苍白色,在生活状态下两面均有无数白色小斑点,干时上面的线状钟乳体显着,尤以近边缘处更为密集,下面在叶脉上密被柔毛;托叶膜质,卵状披针形,长4~8毫米,2枚合生,宿存。花腋生,白色带红,雌雄异株;雄花序为疏散的聚伞花序,总花梗长5~8厘米,雌花序为密伞花序,总花梗近无;雄花萼片5,等大,雄蕊5;雌花萼片5,长圆形,近相等,顶端有小尖头;子房小于花萼,有小瘤体。瘦果淡棕色,有明显的硬瘤体。花期5~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沟阴湿的岩石上。分布广东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甘微涩,凉。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5钱(鲜品1~2两)。
复方
①治急、慢性肝炎,神经衰弱:吐烟花二至五钱,煎水服。
②治过敏性皮炎:吐烟花煎水洗。
③治下肢溃疡及疖肿:吐烟花鲜者捣烂外敷。(性味以下出广州部队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吐烟花
拼音注音
Tǔ Yān Huā
别名
吐烟草
出处
出自广州空军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荨麻科植物吐烟花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ellionia repens(Lour.)Merr.[Poly-chroa repens Lour.」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鲜用或蒸后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草本。茎肉质,分枝,匍匐,节下生根。叶肉质,在同一节上有两种叶,退化叶极细小,几无柄,线状倒卵形,正常叶较大;叶柄长2-10mm,密被短柔毛;托叶膜质,卵状披针形,长4-8mm,2枚合生,宿存;叶片近圆形、椭圆形或卵形,长2-6.8cm,宽1.3-3cm,先端钝或圆形,有时急尖,基部心形,极不对称,边缘波状或有波状圆齿,有时近全线,上面深绿色,下面淡绿色,有线状钟乳体条纹,背面在叶脉上密被柔毛;两侧基出脉达叶片中部,粗大,中脉每边有侧脉2-4条;雌雄异株,花序腋生;雄花序为疏散的聚伞花序,有长5-8cm的总花梗;雌花序为密伞花序,近无总花梗;雄花萼裂片5,长1.5-2mm,同大;雌花萼裂片5,长圆形,长约1mm,近相等,顶端有小尖头,雌蕊5;子房小于花萼,有小瘤体。瘦果淡棕色,有明显的硬瘤体。花期5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800-1100m的低海拔至高海拔的疏林下溪旁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广东、海南、贵州、云南等地。
形状
性状鉴别 干品多缠绕扭曲。茎细长,暗紫色,节处可见纤细的不定根或合生的小托叶。叶有两种,一种细小线形,一种较大,湿润展平后呈斜卵形,长2-6cm,宽1-3cm,先端钝圆,基部极不对称,边缘有波状圆锯齿,表面深绿色,可见明显而稠密的线状条纹(钟乳体),尤以边缘处更密集,质脆。气微,味微甘、涩。
性味
甘;微涩;性凉
归经
肝;心;脾经
功能主治
清热利湿;宁心安神。主湿热黄疽;腹水;失眠;健忘;过敏性皮炎;下肢溃疡;疮疖肿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~15g,鲜品30~6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;或煎水外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匐地龙
- 虫莲
- 野丁香
- 豆黄
- 小朴松实
- 大尾摇
- 金线鱼
- 黑萼棘豆
- 水稻清乳汁
- 野梨枝叶
- 鹰骨
- 小石仙桃
- 对叶榕
- 马蔺
- 鸡蛋壳
- 桑白皮
- 薄荷露
- 叶子花
- 葡萄根
- 八月炸
- 大叶藜
- 盘羊睾丸
- 飞扬草
- 香排草
- 三角泡
- 藏羚角
- 松花粉
- 檫树
- 尖连蕊茶根
- 棉籽
- 鸭儿芹根
- 小叶金鸡尾巴草
- 夜交藤
- 紫贝
- 白菖
- 黍根
- 鳕鱼鳔
- 绵毛马兜铃
- 百灵草
- 钓杆柴
- 跌打老
- 大细辛
- 广藿香
- 茜草根
- 直杆蓝桉叶
- 益智
- 白常山
- 象牙草
- 绣球防风
- 叶象花
- 石串莲
- 红背叶
- 鹈鹕油
- 向日葵子
- 九节风
- 肥猪苗
- 八仙花
- 松下兰
- 红楤木
- 云南油杉
- 雅丽千金藤
- 全毛悬钩子
- 硬骨凌霄
- 地涩涩
- 秀丽野海棠
- 麝香
- 白果叶
- 盘龙参
- 刺瓜
- 岩酸
- 松树梢
- 下草
- 翠羽草
- 高山黄华根
- 月见草油
- 花拐藤根
- 黑沙蒿根
- 黑面叶
- 毛风藤
- 向日葵根
- 水罗伞
- 海州常山
- 青叶丹
- 楹树
- 婆婆纳
- 僵蛹
- 鼋膏
- 山桂花
- 三品一枝花
- 薄荷
- 五月霜
- 千金子
- 紫玉簪
- 野菰
- 小叶石楠
- 白鱼
- 继木[檵木]
- 金纳香
- 白果根
- 光叶水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