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玉簪
《中华本草》:紫玉簪
拼音注音
Zǐ Yù Zān
别名
紫鹤、鸡骨丹、 红玉簪、石玉簪
英文名
Flower of Blue Plantainlily
出处
出自《品汇精要》。1.《品汇精要》:紫玉簪茎叶花蕊与(玉簪花)无别,但短小深绿色而花紫,嗅之似有恶气,殊不堪食,谓之紫鹤。八月作角如桑螵蛸,有六瓣,子亦苦榆钱而黑亮如漆。2.《花镜》:紫玉簪,叶上黄绿,间道而生, 比白着差小,花亦小而无香,先白玉簪一月而开。性亦喜水宜肥,盆栽皆可,但不及玉簪之香甜可爱。根亦最毒。3.《重庆草药》:紫萼,花紫色, 称红玉簪花;玉簪,花白色,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百合科植物紫玉簪的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osta ventricosa (Salisb.) Stearn[Bryocles ventricosa Salisb.;Hosta coerulea Tratt.]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间采收,晾干。
原形态
紫玉簪,多年生草本。叶基生;柄长14-42cm,两边具翅;叶片卵形至卵圆形,长10-17cm,宽6.5-7cm,基部心形,具5-9对拱形平行的侧脉。花葶从叶丛中抽出,具1枚膜质的苞片状叶,后者长卵形,长1.3-4cm(多数长2-2.5cm)。总状花序,花梗长6-8mm,基部具膜质卵形苞片,苞片长于花梗,稀稍短于花梗;花紫色或淡紫色;花被筒下部细,长1-1.5cm,上部膨大成钟形,与下部近于等长,直径2-3cm;花被裂片6,长椭圆形,长1.5-1.8cm,宽8-9mm;雄蕊着生于花被筒基部,伸出花被筒外。蒴果圆柱形,长2-4.5cm,先端具细尖;种子黑色。花、果期8-9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坡林下的阴湿地区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化东、中南、西南、陕西、河北。各地多有栽培。也有野生。
性味
甘;苦;平
功能主治
凉血止血;解毒。主崩漏;湿热带下;嗯喉肿痛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
各家论述
1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遗精,吐血,气肿,白带,咽喉红肿。2.《重庆草药》:调气,和血,补虚。治妇女虚弱,红白崩带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紫玉簪
拼音注音
Zǐ Yù Zān
别名
紫鹤(《品汇精要》),紫萼(《汝南圃史》),鸡丹骨(《植物名实图考长编》),红玉簪(《分类草药性》),石玉簪(《贵州民间药物》),梭子草、耳叶七、化骨莲(《江西草药》),白鹤仙(《陕西草药》)。
出处
《品汇精要》
来源
为百合科植物紫玉簪的花。秋季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达60~70厘米。根茎粗壮。单叶基生;柄长约25厘米;叶片卵形,长达16厘米,先端急尖,全缘或稍作波状,基部楔形,其两侧下延几达柄之基部,上面深绿色,有光泽,下面绿色,叶脉约7对,弧形,凸出而明显。花葶由叶丛中抽出,长约60厘米,花葶中部有叶状膜质苞片;总状花序,有短梗,长1厘米,梗基部有1斜卵形之苞片,绿色;花被6,淡紫色,钟形,长约1.7厘米,先端6裂,裂片成三角形;雄蕊6,花丝较花被稍长,药红紫色;子房无柄,长圆筒形,3室,花柱较花丝长,柱头头状。蒴果,筒形,两端尖,长约3厘米。种子黑色,有光泽。花期6月。果熟期8~9月。
本植物的根茎(紫玉簪根)、叶(紫玉簪叶)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林下的阴湿地区,亦有栽培。
性味
《重庆草药》:"味甘微苦,性温平。"
功能主治
①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遗精,吐血,气肿,白带,咽喉红肿。"
②《重庆草药》:"调气,和血,补虚。治妇女虚弱,红白崩带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紫玉簪
拼音注音
Zǐ Yù Zān
别名
紫萼、山玉簪
来源
百合科玉簪属植物紫玉簪Hosta ventricosa (Salisb.)Stearn,以全草或根入药。全草四季可采,一般鲜用;根秋后采挖,洗净鲜用或晒干。
性味
微甘,凉。
功能主治
散瘀止痛,解毒。用于胃痛,跌打损伤,鱼骨梗喉;外用治虫蛇咬伤,痈肿疔疮。
用法用量
2~3钱。配伍其他药兑酒服或水煎服。
注意
忌生冷食物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野菰
- 小叶石楠
- 白鱼
- 继木[檵木]
- 金纳香
- 白果根
- 光叶水苏
- 尖子木
- 鸬鹚(鸬鹚)
- 金背枇杷花
- 风藤
- 尖叶川黄瑞木
- 桃枝
- 扁豆叶
- 大臭黄荆
- 鸡腿蘑
- 水紫菀
- 甘菊
- 梧桐
- 鼬瓣花
- 鸊鷉
- 桃叶
- 酸枣树皮
- 蔓斑鸠菊
- 还亮草
- 巴豆油
- 椿树花
- 凤仙
- 枫香脂
- 凤眼果根
- 乔木五加
- 红楠
- 藏鮡肉
- 鸡公柴
- 红辣蓼
- 鞑新菊
- 麻柳叶
- 南蛇簕
- 桑叶露
- 瑞香根
- 乔木刺桐
- 杯苋
- 松木皮
- 红簕钩
- 膜蕨囊瓣芹
- 决明子
- 山羊肉
- 芦子兰
- 川明参
- 杨梅根
- 蒴藋赤子
- 焦槟榔
- 雪茶
- 苦良姜
- 石腊红
- 拟进里香
- 猴樟果
- 雉
- 老熊花
- 黄秦艽
- 拦路虎
- 马桑树皮
- 野席草根
- 黄海葵
- 土百部
- 倒触伞
- 甜瓜花
- 广东升麻
- 鼻烟
- 扇子七
- 天蓬草
- 瓶蕨
- 藤槐
- 刺蒺藜
- 木锦鸡儿
- 睡菜根
- 海豘鱼
- 绵羊血
- 毛根杜仲
- 蒟蒻
- 大脖子药
- 茅香
- 打破碗花花
- 牛奶树子
- 药茴香
- 芒根
- 蒙疆苓菊
- 牡荆油
- 鳗鲡鱼骨
- 猫胞衣
- 马蹄金
- 没食子
- 美丽胡枝子根
- 茅香花
- 水茄冬子
- 美舌藻
- 毛茄
- 马交儿
- 梅核仁
- 阴香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