鼋膏
《中华本草》:鼋膏
拼音注音
Yuán Gāo
别名
鼋脂
英文名
Owen, Soft-shelled turtle fat
出处
出自《食疗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鳖科动物鼋的脂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elochelys bibroni (Owen)
原形态
鼋,背甲长33-47cm,宽32.5-41cm。头较小,软吻突极短,仅略凸出吻端,不到眼径一半。背甲近圆形,被革质皮肤,前缘及裙边光滑无疣,无纵棱。腹甲平滑,后叶较短,幼鼋背面嵴棱明显,裙边有疣粒。四肢不能缩入壳内。内侧3指、趾具爪,蹼发达,有栉状肤褶及腹棱;尾短,不露出裙边。背面橄榄色,具黄色斑点,腹面白色。幼鼋生活时带黄色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活于江河、湖泊中。以死鱼为食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甘;微苦;性平
归经
肺;脾经
功能主治
祛风解毒。主风癞;恶疮;顽癣
用法用量
外用:适量,涂摩。
各家论述
张鼎:摩风及恶疮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鼋膏
拼音注音
Yuán Gāo
别名
鼋脂(《淮南万毕术》)。
出处
《食疗本草》
来源
为鳖科动物鼋的脂肪。
原形态
动物形态详"鼋甲"条。
功能主治
张鼎:"摩风及恶疮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小叶黑面叶
- 椒蒿
- 山麻黄
- 剪刀草
- 蜥蜴
- 江珧柱
- 喜树皮
- 杏香兔耳风
- 刺果藤仲
- 长节珠
- 竹叶参
- 狭穗鹭兰
- 刺藦苓草
- 小叶爬岩香
- 甜瓜子
- 眼子菜根
- 圆叶野扁豆
- 索骨丹
- 芡实根
- 水塔花叶
- 木香子
- 交让木
- 毛蕊花
- 雁肪
- 紫苏叶
- 雷公连
- 支柱蓼
- 地牯牛
- 海桐花
- 蟋蟀
- 麦撇花藤
- 山羊肝
- 火炭母草
- 滇南美登木
- 独龙
- 草果药
- 南方六道木
- 螳螂跌打
- 木槿根
- 麻黄
- 马尾伸筋
- 蝮蛇骨
- 煅石膏
- 茜草根
- 白龙穿彩
- 吐烟花
- 叶子花
- 鸡血七
- 打火草
- 白绿叶果实
- 见血清
- 海龙
- 笔罗子
- 覆盆子
- 瓜蒌子
- 番荔枝叶
- 乌桕木根皮
- 鼠牙半支
- 南天竹根
- 散血莲
- 老鼠耳
- 鞘菝葜
- 林荫千里光
- 绵参
- 毛大丁草根
- 赤茯苓
- 海芋
- 附地菜
- 苦绳
- 苜蓿
- 管仲
- 虫白蜡
- 黄海葵
- 春花木
- 节节草
- 小九节铃
- 秧青
- 使君子根
- 飞燕草
- 蝙蝠
- 刺苋菜
- 六道木
- 美丽胡枝子
- 芭蕉叶
- 横经席
- 玄精石
- 地骷髅
- 龙血树
- 红果参
- 驳骨草
- 扭筋草
- 帽兰
- 千斤拔
- 马牙七
- 胆星
- 肾精子
- 红鬼笔
- 血党
- 祁州一枝蒿
- 白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