倒钩刺
《中华本草》:倒钩刺
拼音注音
Dǎo Gōu Cì
别名
小乌泡、刺黄连、刺茶、散血草、小倒钩刺、绊脚刺、小黄泡刺
英文名
Delavay Raspberry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三叶悬钩子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Rubus delavayi Franch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集全株,洗净,鲜用或切碎晒干。
原形态
三叶悬钩子 直立小灌木,高1-2m。茎枝无毛,具例钩锐皮刺。三出复叶,互生;叶柄长3-4cm,有细小皮刺,顶生小叶柄长5-8mm;托叶刚毛状;小叶片披针形,长4-6cm,宽8-15mm,先端渐尖,基部渐狭,边缘具齿,两面光滑,粉绿色。花1-2朵腋生或顶生,花梗长1-2cm,与萼均有细柔毛及皮刺;萼片披针形,附属物叶状,线形,具刺;花白色,直径约1cm,花瓣倒卵形,外面有短柔毛,较萼片短;雄蕊花丝密被柔毛;花柱短于雄蕊,无毛。聚合果球形,直径约1cm,肉质,多汁,成熟时橘黄色。花期5-6月,果期6-7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0-3000m的山坡杂木林下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云南。
性味
甘;微酸;平
归经
心;肝经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;除湿止痢;驱蛔。主扁桃体炎,急性结合膜炎,腮腺炎,乳腺炎,无名肿毒,风湿痹痛,痢疾,蛔虫症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5-30g;外用:适量,鲜品捣敷。
复方
①治扁桃腺炎,火眼,痢疾,疥疮,风湿性关节炎:倒钩刺根五钱至一两。水煎服。②治蛔虫病:例钧刺全株五钱。水煎服。③治腮腺炎,乳腺炎,无名肿毒:例钩刺鲜品捣烂外敷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倒钩刺
拼音注音
Dǎo Gōu Cì
别名
小乌泡、小倒钩刺、刺黄连、刺茶、散血草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三叶悬钩子的全株。夏、秋采收。晒干。
原形态
直立小灌木,高1~2米。茎枝无毛,具倒钩锐皮刺。3出复叶互生,小叶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4~6厘米,宽8~15毫米,先端渐尖,基部渐狭,边缘具齿,两面光滑,粉绿色;叶柄长3~4厘米,有细小皮刺;托叶刚毛状。花1~2朵腋生或顶生,花梗长1~2厘米,与萼均有细柔毛及皮刺;萼片披针形,附属物叶状,线形,具刺;花瓣白色,倒卵形,外面有短柔毛,较萼短;雄蕊花丝密被柔毛。聚合果,肉质,多汁,成熟时橘黄色。花期4~5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沟稀疏灌丛中。分布云南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甘微酸,平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除湿止痢。驱蛔。
复方
①治扁桃腺炎,火眼,痢疾,疥疮,风湿性关节炎:倒钩刺根五钱至一两。水煎服。
②治蛔虫病:倒钩刺全株五钱。水煎服。
③治腮腺炎,乳腺炎,无名肿毒:倒钩刺鲜品捣烂外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鸟不企叶
- 葡萄藤叶
- 野绿麻
- 排钱草
- 杠香藤
- 黄蜀葵
- 屏风草
- 千金坠
- 树火麻
- 鸡脚刺
- 野席草根
- 江珧壳
- 糖茶藨
- 赤扬
- 虾须豆
- 排草香
- 野猪黄
- 帽兰
- 黄荆
- 荚蒾
- 山刺柏
- 屎咕咕
- 望月砂
- 狗肝菜
- 飞廉
- 苦檀子
- 刺猬皮
- 苹果皮
- 一点红
- 茅草叶
- 多穗石柯叶
- 黄龙须
- 笔罗子
- 野扇花果
- 千里光
- 过岗龙
- 草果药
- 鸭嘴花
- 鲎尾
- 碎米柴
- 柃木
- 盐肤木
- 枳壳
- 仙鹤草
- 草乌叶
- 鹅绒藤
- 蛇接骨
- 节节茶
- 向日葵叶
- 栗毛球
- 柠条
- 牛筋草
- 黄花小二仙草
- 大花卫矛果
- 麻柳树根
- 绵参
- 鱼脑石
- 螳螂跌打
- 九龙藤
- 透明草
- 赤胫散
- 露蜂房
- 满天飞
- 华萝藦
- 楤木根
- 海蟑螂
- 人参条
- 蜥蜴
- 白螺蛳壳
- 草苁蓉
- 蚌花
- 黄瑞木
- 升药底
- 煨姜
- 大将军
- 铁线草
- 子楝树根
- 钻地风
- 苦草
- 箭杆风
- 柠条籽
- 异木患
- 茱苓草
- 豪猪肉
- 韭叶芸香草
- 苦瓜子
- 鸡蛋七叶
- 苦芦骨
- 篑草
- 地黄叶
- 鸡嗉子花
- 地柑
- 鸡娃草
- 吊岩风
- 苦瓜根
- 宽叶紫萁苗
- 锦线镖
- 欧李
- 金花茶叶
- 苦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