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板山蚤缀
《中华本草》:大板山蚤缀
拼音注音
Dà Bǎn Shān Zǎo Zhuì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石竹科植物大板山蚤缀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enaria tapanshanensis Tsui采收和储藏:6-7月采集全草,晾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2-10cm。茎簇生,下部具柔毛,上部具黑色腺柔毛。茎下部的叶鳞片状,长3-4mm,宽1-1.5mm;茎上部的叶卵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,长0.5-1.5cm,宽1.5-5mm,先端急尖,边缘近先端具稍硬柔毛,基部狭窄,中肋显着。聚伞花序,1-3花;花梗长0.5-1.5cm,密被黑色腺柔毛;萼片5,长圆状披针形,长5-8mm,宽2-3mm,先端急尖,边缘狭膜质,2轮,内轮仅背面中部被黑色腺柔毛,而外轮则背面和边缘均被黑色腺柔毛;花瓣5,倒卵形,长0.7-1cm,宽约4mm,先端微凹,基部渐狭成爪,白色;雄蕊10,花丝扁,纤细,长5-6mm,花药黑紫色;子房椭圆形,具柄,长约2mm,含6-8(-13)枚胚珠,花柱2,长2.5mm。花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3800-4400m的高山草甸或高山砾石带。资源分布:产于青海黄南、海北等地。
性味
淡;性寒
功能主治
清热;利湿;解毒。主风湿热痹;腹水;小便不利;疮疖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12g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大叶蒟
- 两面针
- 桃叶
- 大鳞毛蕨
- 大红花点地梅
- 大臭黄荆
- 百灵草
- 土贝母
- 大理木香
- 大青草
- 大二郎箭
- 大叶风沙藤
- 密陀僧
- 大叶白头翁
- 大叶藜
- 大青盐
- 桦桃树
- 定木香
- 大叶矶松
- 大伸筋
- 大鲵
- 大叶紫珠
- 夜来香
- 单根木
- 黑汉条
- 车前状垂头菊
- 牛马藤
- 冥楂
- 海螺厣
- 油胡桃
- 苹婆
- 墨七
- 粉绿益母草
- 枕材
- 大避债蛾
- 龙葵
- 鲫鱼脑
- 土百部
- 栗毛球
- 西藏野花椒
- 枸骨根
- 老鼠竻
- 一枝黄花
- 圆叶乌头
- 荚蒾
- 新香草
- 牡荆叶
- 香堇菜
- 绿珊瑚
- 老枪谷叶
- 猫儿黄金菊
- 软水黄连
- 赤地榆
- 羊舌树
- 山铁树叶
- 树五加
- 云南荚蒾根
- 猫儿眼睛
- 罗汉松根皮
- 婆罗门皂荚
- 车桑子叶
- 草果
- 野灯草
- 胡葱
- 白千层
- 鲨鱼皮
- 南蛇竻根
- 木瓜
- 四楞通
- 狗脊贯众
- 大石韦
- 苡芭菊
- 羊肉
- 野芭蕉
- 野厚朴花
- 回心草
- 牛角瓜
- 蜂胶
- 鸡冠苗
- 丽春花
- 木槿根
- 蜂糖罐
- 牛筋刺寄生
- 牡丹三七
- 苜蓿
- 南瓜蒂
- 卷心菜
- 陀罗紫菀
- 棘胸蛙
- 蜜环菌
- 牛黄
- 买麻藤
- 通天蜡烛
- 通花花
- 蓼大青叶
- 黄葛树
- 小麦苗
- 铁树果
- 双色龙胆
- 鱼串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