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苏木
《*辞典》:地苏木
拼音注音
Dì Sū Mù
别名
过山龙、蕨萁钻石黄、鸡血莲(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),散血莲、凤尾七(《贵州药植目录》)。
出处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
来源
为金星蕨科植物披针新月蕨的根茎及全草。秋季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70~130厘米.根状茎长而横走,粗壮,坚硬,径达1厘米,黑褐色,有纵槽沟。纤维根黑褐色,密被棕色柔毛。羽状复叶,远生;叶柄粗壮,长15~25厘米,稻秆色;叶片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,长40~80厘米,宽18~30厘米,纸质;羽片6~9对,互生,长线形至狭线状披针形,长15~30厘米,先端渐尖,边缘有浅锯齿,基部广楔形,有短柄,侧脉羽状,细脉7~9对。孢子囊群圆形,近侧脉着生排成两行;无囊群盖;孢子两面形。
生境分布
生于中山以下的沟中阴湿地或山林下。分布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湖北、湖南、江西及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性味
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苦涩,凉。"
功能主治
①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:"散瘀血,除湿。治跌打腰痛,血凝气滞。"
②《贵州药植目录》:"治劳伤,痢疾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6钱;或浸酒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地绵绵
- 太白艾
- 太白三七
- 寄居蟹
- 满山白
- 栗
- 露水草
- 仙鹤草
- 东北堇菜
- 鹿蹄肉
- 丢了棒
- 地梭罗
- 藏报春
- 沉香曲
- 海鹞鱼肝
- 水贯众
- 一匹绸
- 红升麻根
- 牛胆参
- 大树跌打
- 狗筋蔓
- 翅子木
- 夏枯草露
- 牛齿
- 大树甘草
- 南方荚蒾
- 茶绒
- 韩信草
- 虾子草
- 蜜环菌
- 橘红珠
- 地骨皮
- 榆树
- 绿叶五味子
- 灯台菜
- 鹅掌金星草
- 黄栌
- 拟缺香茶菜
- 八宝镇心丹
- 美丽胡枝子
- 龙角
- 山货榔
- 玉蜀黍根
- 黄杨子
- 夜香牛
- 大花柳叶菜
- 蘽根
- 鮧鱼
- 扶栘木皮
- 蘼芜
- 水团花
- 赤楠
- 猫胡子花
- 赤芍药
- 油鱼
- 风车儿
- 海鳗
- 光果南蛇藤
- 水晶花
- 尿泡草
- 紫藤子
- 黄牛毛藓
- 鼠曲草
- 寸节七
- 线叶蓟
- 细叶藤柑
- 菖蒲叶
- 水茄冬果
- 小团叶根
- 冬瓜
- 黑水鸡
- 万年青叶
- 刚竹
- 大苞叶千斤拔
- 臭菘叶
- 川桐皮
- 牛角瓜
- 东方荚果蕨
- 眼睛草
- 藏紫菀
- 藏茄
- 车前草
- 地梅子
- 地椒
- 大团囊虫草
- 五星蒿
- 沙芥
- 华东瓶蕨
- 赤麻鸭
- 大泡通皮
- 榆叶
- 多足蕨
- 窝儿七
- 倒根野苏
- 冬珊瑚
- 芫荽茎
- 高粱泡根
- 白降丹
- 扁豆衣
- 地牯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