淡味当药
《*辞典》:淡味当药
拼音注音
Dàn Wèi Dānɡ Yào
别名
苦草、小方杆、乌金散。
出处
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
来源
为龙胆科植物当药的全草。7~10月采集全草,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当药,又名:兴安獐牙菜。
1~2年生草本,高约40厘米。根黄色。茎直立,多分枝,近方形,淡黄色,有时带暗紫色。叶对生;下部叶狭倒卵形至倒披针形,上部叶倒披针形至长椭圆状披针形,长2~5厘米,宽3~10毫米,基部狭楔形;无柄。花顶生和腋生,集生成伞房花序式的圆锥花序;萼片5,披针形,与花冠等长或短于花冠;花冠5裂,裂片长8~12毫米,白色,有紫色条纹。蒴果狭卵形。花期10~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林下潮湿地及草地。分布吉林至华北和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四川、浙江。
性味
苦,寒。
功能主治
清热解毒,治骨髓炎,喉炎,扁桃体炎,结膜炎,疥癣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0.5~1两;或研末。外用:捣敷或捣汁涂。
复方
①治骨髓炎:淡味当药、南岭荛花、山莓根皮各一钱,鲜珍珠菜根二两。加黄酒半斤,隔水炖,以煮沸为度,取汁每天服三次,每次30毫升。药渣外敷患处。
②治结膜炎:淡味当药五钱至广两,水煎冲白糖服。或研细末,每次三至五分,开水送服,日服三至五次。
③治蕲蛇、竹叶青蛇咬伤:伤口冲洗后,取淡味当药加食盐捣烂外敷。另取二两,水煎服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鳖卵
- 杨梅叶
- 天山花楸
- 白接骨
- 都拉鸢尾
- 碗花草
- 测试
- 自消容
- 罗锅底
- 番荔枝根
- 野梧桐
- 败酱
- 脱力草
- 茼蒿
- 硬九子连环草
- 笔筒草
- 凤尾草
- 胃友果
- 凤仙花
- 水冬瓜
- 水鸡油
- 海螵蛸
- 麻柳果
- 海决明
- 藤檀
- 楼梯草根
- 苦葵鸦葱
- 地胆草
- 驳骨草
- 红直当药
- 白药
- 苦壶卢子
- 羊角纽花
- 千脚虫
- 雪三七
- 自事口草
- 臭山牛蒡
- 红曲
- 绵毛金腰
- 兔血
- 香加皮
- 大红青菜
- 旱芹
- 狐四足
- 苘麻子
- 桑耳
- 红楤木
- 扁樱桃
- 东方乌毛蕨叶
- 水茄冬果
- 山药
- 小红柳根
- 展枝唐松草
- 黄鲴鱼
- 东风橘
- 柳白皮
- 樱额
- 睡菜根
- 秋子梨
- 野海椒
- 月桂子
- 花椒根
- 兔子毛
- 葛叶
- 巴茅根
- 秋木瓜
- 硬皮褐层孔菌
- 燕窝
- 硬骨藤
- 铁扇子
- 土玉桂
- 阿尔泰瑞香
- 野猪胆草
- 莨菪
- 鬼羽箭
- 变豆菜
- 岩枣树
- 白毛草
- 鹰爪花根
- 橘皮
- 蝇虎
- 矩叶酸藤果
- 血当归
- 土木香
- 玉米须
- 羊蹄肉
- 榆荚仁
- 黑种草
- 双肾藤
- 蛇头草
- 大叶桉果
- 藤乌头
- 太白针
- 接骨木叶
- 三叶委陵菜根
- 太白米
- 白木
- 麻雀肉
- 榆白皮
- 粤万年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