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玉桂
《中华本草》:土玉桂
拼音注音
Tǔ Yù Guì
别名
假肉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樟科植物大叶新木姜子的根及树皮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Neolitsea levinei Merr.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,刮去栓皮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大叶新木姜子乔木,高达22m。小枝圆锥形,幼时密被黄褐色柔毛,老时毛渐脱落;顶芽大,卵圆形,鳞片外面被锈色短柔毛。叶4-5片轮生;叶柄长1.5-2mm,密被黄褐色柔毛;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或椭圆形,长15-30cm,宽4.5-9cm,先端短尖或突尖,基部尖锐,革质,上面有光泽,无毛,下面带绿苍白,幼时密被黄褐色长柔毛,老时毛渐脱落较稀疏而被厚白粉。伞形花序数个生于枝侧;花单性,雌雄异株;花被裂片4,卵形,黄白色,长约3mm,外面有稀疏柔毛,边缘有睫毛,内面无毛;雄花能育雄蕊6,花丝无毛;退化子房卵形;雌花退化雄蕊长3-3.2mm,无毛;子房卵形或卵圆形,无毛,花柱短,有柔毛,柱头头状。果椭圆形或球形,长1.2-1.8cm,直径0.8-1.5cm,成熟时黑色;果梗密被柔毛,先端略增粗。花期3-4月,果期8-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山地路旁、水旁及山谷密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江西、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四川、贵州及云南等地。
性味
辛;苦;温
功能主治
树皮:祛风除湿。主风湿骨痛;妇人白带;痈肿疮毒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5-10g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服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贴骨散
- 金槐
- 干檀香根
- 瓦松
- 黄开口
- 蚍子草
- 诃子核
- 猫须草
- 狗尾草
- 大块瓦
- 酸藤木
- 东北红豆杉
- 冬瓜
- 橙子
- 半边风
- 砂生槐
- 刺天茄
- 藤茶
- 车前子
- 马尾千金草
- 合欢皮
- 地骷髅
- 鹊豆
- 细葛缕子
- 大叶千斤拔根
- 半边钱
- 毛柄锦香草
- 桦革裥菌
- 石龙子
- 耳叶排草
- 冰草白穗
- 淡竹叶
- 巴豆油
- 猪鬃凤尾蕨
- 五月茶
- 广西狗牙花
- 匙叶黄杨
- 灵砂
- 鄂报春
- 假山皮条
- 臭黄荆根
- 山柳
- 老枪谷
- 龙脷叶
- 树葫芦
- 阿月浑子
- 山黄皮
- 大发表
- 含羞草根
- 白鹇
- 鹌鹑蛋
- 竹黄
- 贝母兰
- 金丝木通
- 稻谷芒
- 眼睛草
- 毛杨梅根皮
- 膜蕨囊瓣芹
- 升登
- 红粘谷
- 生瓜
- 黄缅桂果
- 獾骨
- 鬼毛针
- 倒爪草
- 三角草
- 庵 (艹闾)子
- 合掌消
- 石血
- 鷃
- 臭黄皮
- 波叶紫金牛
- 鲤鱼皮
- 佩兰
- 双飞蝴蝶
- 广西美登木
- 阿育魏实
- 甜草
- 人中黄
- 白垩铁线蕨
- 金刀菜
- 鹅绒藤
- 白线薯
- 杉材
- 珠兰
- 走茎丹参
- 骆驼脂
- 豪猪千
- 石蛇
- 海南虎皮楠
- 寒莓叶
- 芒小米草
- 接骨草
- 白石榴根
- 寒水石
- 梧桐
- 藏绵芪
- 黄栌根
- 台湾泡桐
- 罗汉果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