蛇眼草
《中华本草》:蛇眼草
拼音注音
Shé Yǎn Cǎo
别名
雨过天青、大麻草、粉草
英文名
Herb of Irisleaf Saussurea
出处
出自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线叶风毛菊的全草或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Saussurea romueifolia Franch.采收和储藏:秋、冬间采收,洗净,晒干。
原形态
线叶风毛菊 多年生草本,高10-30cm。根肥大,粗壮,紫黑色,圆锥形,略弯曲,深入地下长达10cm余,根颈处密生纤维状枯叶残存物,有纤维须根。茎直立,密被绢状长柔毛,有腺毛。基生叶丛生,叶较硬质,必集于基部,叶片线形,长15-30cm,宽2-5mm,先端尖,边缘全缘而内卷,下面被灰白色柔毛,叶基部密生绒毛状长毛。头状花序,直径3-4cm,单生于短花轴茎顶端,外有紧密排列的总苞片,花轴必被白色丝状长绒毛;总苞片多层,披针形,边缘有疏锯齿或全缘;花紫色,全部管状,长25-28mm,有腺点;雄蕊着生于花冠上;子房下位。瘦果,长4-5mm,具纵棱,紫黑色,无毛,有斑点;先端有小冠,冠毛污白色,外层粗糙毛,短,内层羽状,长2-3cm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500-3200m的高山草地或疏林、多石地带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平
功能主治
祛风解毒;散瘀止痛。主风湿麻木;关节炎疼痛;坐骨神经痛;跌打损伤;毒蛇咬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研末,香油调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解毒,散瘀,止痛。治风湿麻木,关节痛,跌打损伤,高热。2.《云南中草药》:解毒消积。治蛇咬伤,小儿疳积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蛇眼草
拼音注音
Shé Yǎn Cǎo
别名
雨过天晴、大麻草、粉草、鸢尾叶凤尾菊
来源
菊科风毛菊属植物线叶风毛菊Saussurea romuleifolia Franch.,以全草或根入药。秋末采集,洗净鲜用或晒干。
性味
辛、苦,凉。有小毒。
功能主治
祛风活络,解毒,消积。用于风湿关节痛,跌打损伤,小儿疳积;外用治毒蛇咬伤。
用法用量
2~3钱。外用适量,根研粉调香油敷患处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蛇眼草
拼音注音
Shé Yǎn Cǎo
别名
大麻草、粉草(《云南中草药》),雨过天膏(《云南中草药选》),鸢尾叶风毛菊(《中国高等植物图鉴》)。
出处
《云南中草药》
来源
为菊科植物线叶风毛菊的全草或根。秋末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20~35厘米。根肥大,短粗,圆锥形,有细须根。叶基出,基部密被纤维状物,叶片线形,长15~30厘米,宽约0.5~1厘米,两面有白色柔毛,下面尤密。头状花序,径3~4厘米,单生于短的花茎顶端,外有紧密排列的总苞片,花茎密被白色丝状长绒毛;花紫色,管状。瘦果秃净,冠毛刺毛状。花期夏季。
生境分布
生于山坡草地。分布云南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苦,凉。"
功能主治
①《云南中草药选》:"解毒,散瘀,止痛。治风湿麻木,关节痛,跌打损伤,高热。"
②《云南中草药》:"解毒消积。治蛇咬伤,小儿疳积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5钱。外用:研末香油调敷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阿尔泰紫菀
- 白桦皮
- 白苏梗
- 细辛
- 爆仗竹
- 腐卑
- 白毛鹿茸草
- 阿利藤
- 白贝
- 矮脚南
- 粉瘤菌
- 粉霜
- 风轮菜
- 风湿木
- 鸡爪花
- 鬼灯笼根
- 鸡爪芋
- 矮脚枫叶
- 飞龙掌血
- 过墙风
- 鸡尾木
- 悬钩根
- 桂花
- 人参花
- 艾纳香
- 鸡屎树
- 鸡树条果
- 矮子常山
- 鸡爪风
- 光背杜鹃
- 鸡爪乌
- 白毛夏枯草
- 白毛藤
- 白毛委陵菜
- 鸡屎藤果
- 阿尔太多榔菊
- 矮脚龙胆
- 鸡矢藤
- 鸡屎藤
- 鳆鱼
- 骨节草
- 骆驼脂
- 牛耳散血草
- 血榧
- 蛇地钱
- 红毒茴
- 丁香罗勒
- 西伯利亚蓼
- 蜂乳
- 芦叶
- 仰天钟根
- 落葵
- 文冠果
- 人中黄
- 菱粉
- 硬叶女娄菜
- 柳叶亚菊蒿
- 金牛草
- 蒲圻贝母
- 家独行菜
- 橄榄
- 山樱桃
- 夜明砂
- 珍珠伞
- 热痱草
- 阴阳枫
- 叶底红
- 菝葜叶
- 公鱼
- 汝兰
- 独脚蟾蜍
- 巴豆叶
- 大叶树萝卜
- 蛇果黄堇
- 岩乌头
- 百日草
- 绒毛桢楠
- 白药
- 裂叶崖角藤
- 云朴
- 熊油
- 一枝黄花
- 臭冷杉
- 云南金莲花
- 小石蝴蝶
- 石蕊
- 芙蓉花
- 白乳菇
- 大红菇
- 朱砂七
- 小麦
- 一碗水
- 杏仁
- 苋根
- 小过路黄
- 新疆芍药
- 象皮
- 桐木
- 长萼猪屎豆
- 一枝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