菱粉
《中华本草》:菱粉
拼音注音
Línɡ Fěn
英文名
Singharanut starch, Waterchestnut starch
出处
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1.《唐本草》:黄,作粉极白润宜人。2.《纲目拾遗》:菱有多种, 者则皆可为粉。造粉之法,与造藕粉同。食菱粉而腹胀者,用姜汤或酒解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菱科相干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果肉捣汁澄出的淀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rapa bispinosa Roxb.采收和储藏:果实成熟后采收,去壳,取其果肉,捣汁澄出淀粉,晒干。
原形态
一年生水生草本。根二型,除吸收根外,尚有同化根;同化根含叶绿素,生自茎节,羽状细裂。茎细长,因水之深浅不同而长短不等。叶集生茎顶,成莲座状,菱状三角形,长2.5-4cm,宽2-4.5cm,边缘上半部有粗锯齿,近基部全缘,绿色,上面无毛,下面幼时有细毛,后渐落,沿脉有毛;叶柄长2.5-5cm,有毛或无毛,近顶处有胖大海绵状的气室。花两性,单生叶腋;萼管短,有毛,裂片4;花瓣4;雄蕊4;子房半下位,2室,每室胚珠1,花柱钻状,柱头头状,花盘鸡冠状。果实为梢扁的倒三角形,两端有刺,两刺间距离3-4cm,腹背的萼裂片脱落。种子一颗。花期6-7月。果期9-10月。
化学成分
含直链淀粉(Amylose)15%。
性味
味甘;性凉
功能主治
健脾养胃;清暑解毒。主脾虚乏力;暑热烦渴;消渴
用法用量
内服:10-30g,沸水冲。
各家论述
1. 朱权:补中。2.《纲目拾遗》:补脾胃,强脚膝,健力益气,行水,去暑,解毒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菱粉
拼音注音
Línɡ Fěn
出处
《纲目拾遗》
来源
为菱科植物菱或其同属植物的果肉,捣汁澄出的淀粉。
化学成分
含直链淀粉15%。
功能主治
①朱权:"补中。"
②《纲目拾遗》:"补脾胃,强脚膝,健力益气,行水,去暑,解毒。"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山玉兰
- 华罂粟
- 灰蓟
- 五裂槭
- 午香草
- 星毛羊奶子
- 水麻tiao
- 硬九子连环草
- 滴滴花
- 独脚乌桕叶
- 海茄子
- 棉花根
- 越橘
- 野亚麻
- 泡桐叶
- 滇姜三七
- 沙拐枣
- 凤庆鸡血藤
- 辣根
- 红粘谷子
- 柚叶
- 大乌爪金龙
- 小酒饼花
- 会东藤
- 李树胶
- 倒吊笔叶
- 越王余筭
- 倒水莲
- 毛冬瓜
- 南瓜根
- 蓝花茶
- 荷花
- 甜瓜
- 红螺塔
- 油茶
- 华清香藤
- 玉蜀黍根
- 花楸
- 沙叶铁线莲
- 白花铁线莲
- 大花糙苏
- 石斛露
- 石燕
- 西藏花椒种子
- 玉簪花根
- 芹花
- 沙枣花
- 理肺散
- 红橡木子
- 虎皮草
- 绿豆叶
- 月季花根
- 迎春花
- 莱菔缨
- 虱草花
- 一味药
- 水菖蒲
- 凤眼果树皮
- 槲寄生
- 红树皮
- 小白花苏
- 四季素馨花
- 油渣果根
- 山樱桃核
- 纤枝山柑
- 山甜茶
- 杨树花
- 白头翁茎叶
- 甘菊花露
- 岩青菜
- 虎骨
- 还筒子
- 水牛角
- 云南铁丝莲
- 芒消
- 花生衣
- 旱荷叶
- 石枣子
- 玫瑰茄
- 吕宋楸毛
- 木防己
- 曲枝假蓝
- 狗头骨
- 山丹花
- 土三七
- 胡麻仁
- 单花芥
- 玉蝉花
- 蝲蛄石
- 凫肉
- 红筷子冠毛
- 多花猕猴桃
- 石首鱼
- 蚕豆花
- 回回蒜果
- 葫芦
- 天目琼花
- 羊毛绒球蟹
- 牧马豆
- 浮海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