姜味草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姜味草
拼音注音
Jiānɡ Wèi Cǎo
别名
小香草、小姜草、小香薷
来源
唇形科姜味草属植物姜味草Micromeria biflora Benth.的全草。春夏采收,洗净晒干。
性味
辛,温。
功能主治
祛风解表,温中除湿。用于感冒咳嗽,胃痛,急性胃肠炎,消化不良,腹胀,腹痛,疝气痛,预防痢疾。
用法用量
3~5钱。
摘录
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《*辞典》:姜味草
拼音注音
Jiānɡ Wèi Cǎo
别名
地生姜(《昆明药植调查》),柏枝草、香草、灵芝草(《中国经济植物志》),小姜草、小香草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。
出处
《滇南本草》
来源
为唇形科植物姜味草的全草。夏、秋采收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5~30厘米,全体有姜气味。茎簇生,紫褐色,被白色长柔毛。叶对生,小而密集;叶片卵圆形,长4~7毫米,宽2~4毫米,先端尖,基部浑圆,全缘,上面被细柔毛,下面除叶脉有毛外,其余无毛,有多数棕黄色腺点;叶柄长约1毫米。花小,淡紫色,2~3朵腋生,成小聚伞花序;花萼紫绿色;花冠早落,粉红色,2唇形,上唇直立,下唇广展。小坚果,平滑。花期4~6月。果期8~10月。
生境分布
生于石灰岩山坡,或向阳草坡上。分布云南、贵州等地。
性味
苦辛,温。
①《滇南本草》:"性大温,微辛。"
②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:"性温,味微苦,有姜味。"
功能主治
温中,理气,止痛。治吐逆,噎膈,胃痛,腹痛,寒疝疼痛。
《滇南本草》:"燥脾暖胃,进饮食,宽中下气。疗九种胃气疼痛,面寒痛,胸膈气胀,肚腹冷痛,呕吐恶心,噎膈翻胃,五积六聚,痞块疼痛,男子寒疝痕疼,妇人症瘕成痛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1~2钱;或研末。
复方
①治胃气,面寒疼痛:姜味草为末。热酒服。(《滇南本草》)
②治胃寒气滞疼痛,气食饱胀:姜味草,水煎服。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③治心积:姜味草三钱,石菖蒲一钱,甘草一钱,厚朴一钱,草豆蔻二钱。共为末。每服一钱,滚水点酒服。为丸亦可。
④治肝积:姜味草三钥,青皮五分,川芎二钱,柴胡一钱,小茴香二钱,草豆蔻三钱。共为末,或为丸。滚水点酒服一钱。
⑤治脾积:姜味草三钱,吴萸二钱,草豆蔻二钱,吴神曲二钱,甘草五分。共为末,或为丸。滚水点酒服。
⑥治肺积:姜味草二钱,姜黄二钱,白豆蔻二钱,木香五分。共为末,或为丸。每服一钱,滚水点酒服。
⑦治肾积:姜味草三钱,益智仁二钱,沉香二钱,荔枝核七个(焙)。共为末,或为丸。每服一钱,滚水点酒服。
⑧治寒疝疼痛:姜味草为末。滚水点酒服。(③方以下出《滇南本草》)
⑨治疝气痛:姜味草一钱,倒提壶三钱,荔枝核七枚。共研末。每用五分,与糯米白酒蒸服。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⑩治小儿虫犯肚腹,疼痛或呕吐或泻:姜味草五分。点酒服。疼止盾,服下虫散下虫。(《滇南本草》)
摘录
《*辞典》
《中华本草》:姜味草
拼音注音
Jiānɡ Wèi Cǎo
别名
地生姜、柏枝草、香草、灵芝草、小姜草、小香草
英文名
Twoflower Micromeria, Herb of Twoflower Micromeria
出处
出自《滇南本草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唇形科植物姜味草的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Micromeria biflora (Ham.ex D.Don) Benth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多年生草本,高15-30cm。全株有姜气味。茎基部木质,茎多丛生,紫褐色,被具节柔毛及短柔毛。叶对生;叶柄极短,被微柔毛;叶小而密集,卵圆形,长4-5mm,宽2.5-3mm,先端急尖,基部近圆形,全缘,上面被微柔毛,下面具金黄色腺点。轮伞花序1-5花;苞片及小苞片近等大,长约1.5mm,具缘毛;花萼筒状,长约4mm,外面被微柔毛,萼齿5,二唇形,后3齿长三角形,先端长渐尖,前2齿钻形,先端具刺尖,齿缘均具纤毛;花冠粉红色,长6mm,外面被疏微柔毛,上唇椭圆形,先端微凹,下唇3裂,裂片近等大;雄蕊4,前对较长,不超过花冠,花药2室;子房4裂,无毛,花柱不超出雄蕊,柱头2裂;花盘平顶。小坚果长圆形,褐色,无毛。花期6-7月,果期7-8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900-3200m的石灰岩山地、向阳山坡地或开旷的草地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贵州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化学成分
从姜味草全草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24个成分:苯甲醛(phenyl aldehyde),6-甲基-5-庚烯-2-醇(6-methyl-5-hepten-2-ol),6-甲基-5-庚烯-2-酮(6-methyl-5-hepten-2-one),1-环已烯-1-甲基酮(1-cyclohexenyl-1-methyl detone),柠檬烯(limo-nene),顺-氧化芳樟醇(cis-linalool oxide),反-氧化芳樟醇(trans-methyl-3,5-heptadien-2-one),侧柏酮(thujone),3-对-孟烯-9-醇(3-p-menthen-9-ol),氧化戊二烯(pentadiene oxide),顺-葛缕酮(cis-carveol),橙花醛(neral),牻牛儿醇(geraniol),牻牛儿本醛(geranial),百里香酚(thymol),乙酸香茅酯(citronellyl acetate),乙酸橙花酯(neryl acetate),牻牛儿醇乙酸酯(geranyl acetate),β-丁香烯(β-caryophyllene),葎草烯(humulene),γ-衣兰油烯(γ-muurolene)和ξ-毕澄茄烯(ξ-cadinene)[1]。
性味
味苦;辛;性温
功能主治
散寒解表;湿中健胃;化湿消积。主风寒感冒;胃寒脘痛;腹胀;恶心呕吐;泄泻;痢疾;症瘕;寒疝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;或研末。
复方
①治胃气,面寒疼痛: 姜味草为末。热酒服。(《滇南本草》)②治胃寒气滞疼痛,气食饱胀: 姜味草,水煎服。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③治心积:姜味草三钱,石菖蒲一钱,甘草一钱,厚朴一钱,草豆蔻二钱。共为末。每服一钱,滚水点酒服。为丸亦可。④治肝积:姜味草三钱,青皮五分,川芎二钱,柴胡一钱,小茴香二钱,草豆蔻三钱。共为末,或为丸。滚水点酒服一钱。⑤治脾积:姜味草三钱,吴萸二钱,草豆蔻二钱,吴神曲二钱,甘草五分。共为末,或为丸。滚水点酒服。⑥治肺积:姜味草二钱,姜黄二钱,白豆蔻二钱,木香五分。共为末,或为丸。每服一钱,滚水点酒服。⑦治肾积: 姜味草三钱,益智仁二钱,沉香二钱,荔枝核七个(焙)。共为末,或为丸。每服一钱,滚水点酒服。⑧治寒疝疼痛:姜味草为末。滚水点酒服。(③--⑧方均出《滇南本草》)⑨治疝气痛:姜味草一钱,倒提壶三钱,荔枝核七枚。共研末。每用五分,与糯米白酒蒸服。(《昆明民间常用草药》)⑩治小儿虫犯肚腹,疼痛或呕吐或泻:姜味草五分。点酒服。疼止后,服下虫散下虫。(《滇南本草》)
各家论述
《滇南本草》:燥脾暖胃,进饮食,宽中下气。疗九种胃气疼痛,面寒痛,胸膈气胀,肚腹冷痛,呕吐恶心,噎膈翻胃,五积六聚,痞块疼痛,男子寒疝疼,妇人症瘕成痛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江珧柱
- 胖儿草
- 山萝卜
- 莲子心
- 双参
- 虎头兰
- 剑皮树菌
- 三消草
- 柠檬桉
- 海蕴
- 茅草叶
- 铁牛钻石
- 蒲桃叶
- 龙舌箭
- 过墙风
- 菩萨鱼
- 龙眼核
- 苦葛花
- 灯台树
- 虎皮草
- 大树甘草
- 青丝线
- 柿花
- 鹅内金
- 入地蜈蚣
- 柔软石韦
- 栘依
- 珠兰根
- 野漆树叶
- 越王余筭
- 鹿蹄草
- 鸦椿卫矛
- 岩檀香
- 亚婆潮
- 鹿草
- 小对叶草
- 大红菇
- 滇姜三七
- 锈毛钝果寄生
- 糯米藤
- 砂仁花
- 山椒根
- 广玉兰
- 星宿菜
- 毛排钱草
- 海蟑螂
- 硼砂
- 秃鹫
- 仔榄树
- 芒叶小米草
- 钓兰
- 牛耳枫根
- 紫云菜
- 楠材
- 无花果
- 桔梗
- 铁锈
- 升麻草
- 南酸枣
- 鱼鳖金星
- 滑背草鞋
- 苦生叶
- 短穗草胡椒
- 马唐
- 水黄杨木
- 水蔓青
- 火炮草果
- 黄连
- 箭叶蓼
- 青盐陈皮
- 灯台树果
- 赶山鞭
- 白草根
- 枳椇叶
- 假黄麻
- 豆腐泔水
- 滚龙草
- 水冬瓜
- 红川乌
- 类梧桐
- 两面青
- 陆英根
- 细花丁香蓼
- 卫矛
- 白背杨
- 大过路黄
- 矮叶书带蕨
- 枳茹
- 苎麻根
- 落葵
- 漏斗瓶蕨
- 榔榆叶
- 理肺散
- 朱蕉花
- 杜鹃兰
- 岩五加
- 麦撇花藤
- 蒿枝七
- 叶下花
- 鹰不泊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