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老梅
《中华本草》:银老梅
拼音注音
Yín Lǎo Méi
英文名
stem or leaf of Dahurian Cinquefoil
出处
出自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银露梅的茎叶及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tentilla glabra Lodd.[P.glabrata Willd.;P.fruticosa L.var.mongolica Maxim.;Dasiphora davurica(Nestl.)Kom.et Klob.Alis]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银露梅 灌木,高0.3-2m。茎皮纵向剥落。小枝灰褐色或紫褐色,被疏柔毛。叶为羽状复叶;托叶薄膜质,几无毛;小叶3-5,稀3小叶,上面1对小叶基部下延与轴汇合,叶柄被疏柔毛;小叶片椭圆形、倒卵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0.5-1.2cm,宽4-8mm,先端圆钝或急尖,基部楔形或几圆形,全缘,两面绿色。花两性,顶生单花或数朵,花西风细长;花直径1.5-2.5cm;萼片5,卵形,副萼片披针形、倒卵披针形,外面被疏柔毛;花瓣5,白色,倒卵形,先端圆钝;花柱近基生,棒状,柱头扩大。瘦果表面被毛。花、果期6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400-2200m的山坡草地、河谷岩石缝中、灌丛有林缘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毕化北及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安徽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甘;温
归经
脾;肾;膀胱经
功能主治
行气止痛;利水消胀。主风热牙痛;牙齿松动;胸腹胀满;水液停聚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。外用:适量,擦患处。
复方
①治风热牙痛,牙松动:银老梅茎叶,配石膏、白芷、华槲蕨,水煎服。②固齿:银老梅花擦牙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银老梅
拼音注音
Yín Lǎo Méi
出处
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银老梅的茎、叶、花。秋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小灌木,高约1米。茎分枝成丛,老枝黄色,表皮通常脱落;嫩枝黑褐色,有微毛。叶为羽状复叶,小叶5片,倒卵形或椭圆形,有短尖,基部圆形,全缘,无小叶柄;总叶柄长0.5~1厘米;托叶膜质,先端丝状分叉,黄褐色。数花生于枝端,组成圆锥花序;花萼5片,卵形,先端尖;副萼5片,披针形;花瓣5,白色,倒卵形;雄蕊多数。瘦果坚果状。
生境分布
生于高山多岩石处或干燥的草坝。分布东北、华北以及陕西,甘肃、青海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甘,温。
归经
入脾、肾、膀胱经。
功能主治
理气散寒,镇痛固齿,利尿消水,肠道防腐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。外用:擦患处。
复方
①治风热牙痛,牙松动:银老梅茎叶,配石膏,白芷、华槲蕨,水煎服。
②固齿:银老梅花擦牙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厚皮香
- 刺黄芩
- 凤尾茶
- 凤尾兰
- 山萝花
- 狗爪豆
- 叉分蓼
- 川乌头
- 刺鸭脚木
- 万年蒿
- 山苍子
- 垂盆草
- 插田泡
- 山芹根
- 山蜘蛛
- 甘草梢
- 梵天花
- 感应草
- 垂珠花
- 凉三七
- 冷饭果
- 山陀螺
- 喉咙草
- 合掌草
- 伏毛苎麻
- 罐嘴菜
- 川芎
- 滚龙草
- 何首乌叶
- 果上叶
- 榔榆茎
- 狗狗秧
- 厚皮树皮
- 杠板归
- 山韭菜
- 回回蒜
- 合血香
- 枫香寄生
- 扶桑金星蕨
- 阴蚼
- 厚叶旋蒴苣苔
- 野苏麻
- 野茉莉
- 垂丝卫矛果
- 凤尾猪鬃草
- 刺桐叶
- 枫杨
- 乌棒子
- 乌口树
- 分心木
- 扶栘木皮
- 银朱
- 扶桑叶
- 朝鲜一枝黄花
- 万年青根
- 冷水丹叶
- 川党参
- 山飘儿草
- 山黄麻叶
- 山黄麻根
- 兰石草果
- 狼尾巴蒿
- 垂穗荛花
- 华南毛蕨
- 常春藤
- 桂花岩陀
- 牿岭勾儿茶
- 华南皂荚
- 番石榴干
- 灵香蒿
- 巴旦杏仁
- 卵叶水芹
- 华山矾根
- 山郎木叶
- 棱枝卫矛
- 川白苞芹
- 春花胡枝子
- 野菊
- 隔山撬
- 蜀葵叶薯蓣
- 银白杨叶
- 兰屿肉豆蔻
- 庐山石韦
- 山银柴胡
- 川层草
- 灵香草
- 冷地卫矛
- 川防风
- 柳叶鬼针草
- 灵猫香
- 朝鲜当归
- 凤尾蕉叶
- 狼把草根
- 厚叶沿阶草
- 刺山茶根皮
- 山荔枝果
- 华风车子
- 回阳生
- 山铁树叶
- 万丈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