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老梅
《中华本草》:银老梅
拼音注音
Yín Lǎo Méi
英文名
stem or leaf of Dahurian Cinquefoil
出处
出自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
来源
药材基源:为蔷薇科植物银露梅的茎叶及花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otentilla glabra Lodd.[P.glabrata Willd.;P.fruticosa L.var.mongolica Maxim.;Dasiphora davurica(Nestl.)Kom.et Klob.Alis]采收和储藏:秋季采收,切段晒干。
原形态
银露梅 灌木,高0.3-2m。茎皮纵向剥落。小枝灰褐色或紫褐色,被疏柔毛。叶为羽状复叶;托叶薄膜质,几无毛;小叶3-5,稀3小叶,上面1对小叶基部下延与轴汇合,叶柄被疏柔毛;小叶片椭圆形、倒卵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长0.5-1.2cm,宽4-8mm,先端圆钝或急尖,基部楔形或几圆形,全缘,两面绿色。花两性,顶生单花或数朵,花西风细长;花直径1.5-2.5cm;萼片5,卵形,副萼片披针形、倒卵披针形,外面被疏柔毛;花瓣5,白色,倒卵形,先端圆钝;花柱近基生,棒状,柱头扩大。瘦果表面被毛。花、果期6-11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400-2200m的山坡草地、河谷岩石缝中、灌丛有林缘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毕化北及陕西、甘肃、青海、安徽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等地。
性味
甘;温
归经
脾;肾;膀胱经
功能主治
行气止痛;利水消胀。主风热牙痛;牙齿松动;胸腹胀满;水液停聚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6-9g。外用:适量,擦患处。
复方
①治风热牙痛,牙松动:银老梅茎叶,配石膏、白芷、华槲蕨,水煎服。②固齿:银老梅花擦牙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银老梅
拼音注音
Yín Lǎo Méi
出处
《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》
来源
为蔷薇科植物银老梅的茎、叶、花。秋季采收,晒干。
原形态
小灌木,高约1米。茎分枝成丛,老枝黄色,表皮通常脱落;嫩枝黑褐色,有微毛。叶为羽状复叶,小叶5片,倒卵形或椭圆形,有短尖,基部圆形,全缘,无小叶柄;总叶柄长0.5~1厘米;托叶膜质,先端丝状分叉,黄褐色。数花生于枝端,组成圆锥花序;花萼5片,卵形,先端尖;副萼5片,披针形;花瓣5,白色,倒卵形;雄蕊多数。瘦果坚果状。
生境分布
生于高山多岩石处或干燥的草坝。分布东北、华北以及陕西,甘肃、青海、四川等地。
性味
甘,温。
归经
入脾、肾、膀胱经。
功能主治
理气散寒,镇痛固齿,利尿消水,肠道防腐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2~3钱。外用:擦患处。
复方
①治风热牙痛,牙松动:银老梅茎叶,配石膏,白芷、华槲蕨,水煎服。
②固齿:银老梅花擦牙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驴蹄
- 一味药根
- 冬瓜
- 春花木
- 飞天蠄蟧
- 野黄麻
- 檵花叶
- 赤扬
- 胖儿草
- 芜菁
- 草原老鹳草
- 小寸金黄
- 圆锥花南蛇藤根
- 荜茇根
- 水松球果
- 野扁豆
- 泡花树
- 秋海棠
- 青麸杨根
- 大管
- 勒管草
- 宜昌荚蒾叶
- 枫香树根
- 菊苣根
- 秋葡萄茎
- 茄根
- 天韭
- 烟草
- 猩猩木
- 芸香
- 桔梗
- 灰树花
- 牯岭凤仙花
- 衣鱼
- 柠条籽
- 红川乌
- 倒爪草
- 辣根菜
- 宽卵叶山蚂蝗
- 女金丹
- 灰锤
- 猪肤
- 小接骨丹
- 重唇鱼
- 三叶海棠
- 老虎俐根皮
- 小叶山鸡尾巴草
- 赤雹
- 黄颡鱼颊骨
- 独龙
- 长果山橙
- 水飞蓟
- 酸枣树皮
- 野京豆
- 大马蓼
- 榕树果
- 南烛根
- 日中花
- 蒲州豉
- 落地生根
- 大叶钩藤根
- 乱角莲
- 水龙骨
- 白升麻
- 紫玉盘
- 白蘑
- 木鳖子根
- 金慈姑
- 芫荽茎
- 柳叶见血飞
- 南五味子叶
- 黑龙串筋
- 水枇杷
- 安徽杜鹃
- 矮茎朱砂根
- 淡竹叶
- 胡莲
- 鸭胆
- 臭黄荆根
- 竹节参
- 盒子草
- 上天梯
- 红鸡踢香根
- 铜棒锤
- 桂丁
- 莨菪叶
- 绿百合
- 痰药
- 蚺蛇胆
- 高山黄华
- 喉咙草
- 黄金菊根
- 红牛尾七
- 西藏桃叶珊瑚根
- 琼枝
- 石榴皮
- 显脉罗伞
- 大黄
- 白线薯
- 变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