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米轴
《中华本草》:玉米轴
拼音注音
Yù Mǐ Zhóu
别名
玉蜀黍、包谷心
英文名
corn-cob
出处
出自《民间常用中草药汇编》。
来源
药材基源: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穗轴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Zea mays L.采收和储藏: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,脱去种子后收集,晒干。
原形态
玉蜀黍,高大的一年生栽培植物。秆粗壮,直立,高1-4m,通常不分枝,基部节处常有气生根。叶片宽大,线状披针形,边缘呈波状皱折,具强壮之中脉。在秆顶着生雄性开展的圆锥花序;雄花序的分枝三棱状,每节有2雄小穗,1无柄,1有短柄;每1雄小穗含2小花,颖片膜质,先端尖;外稃及内稃均透明膜质;在叶腋内抽出圆柱状的雌花序,雌花序外包有多数鞘状苞片,雌小穗密集成纵行排列于粗壮的穗轴上,颖片宽阔,先端圆形或微凹,外稃膜质透明。花、果期7-9月。
生境分布
全国各地广泛栽培。
化学成分
含有能抗小鼠艾氏癌和肉瘤-180的多糖,水解可得木糖(xylose)、阿拉伯糖(arabinose)和半乳糖(galactose)。
性味
味甘;性平
归经
脾;肾;膀胱经
功能主治
健脾利湿。主消化不良;泻痢;小便不利;水肿;脚气;小儿夏季热;口舌糜烂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2g;或煅存性研末冲。外用:适量,烧灰调敷。
各家论述
1.《岭南采药录》:利小便。2.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散乳核,治水痢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《*辞典》:玉米轴
拼音注音
Yù Mǐ Zhóu
别名
罐泰子(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),包谷心(《重庆草药》)。
出处
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
来源
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穗轴。
原形态
植物形态详"玉蜀黍"条。
化学成分
含有能抗小鼠艾氏癌和肉瘤-180的多糖,水解可得木糖、阿拉伯糖和半乳糖。
性味
《重庆草药》:"甘,平,无毒。"
功能主治
健脾利湿。治小便不利,水肿,脚气,泄泻。
①《岭南采药录》:"利小便。"
②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:"散乳核,治水痢。"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3~4钱;或烧存性研末。外用:烧灰调敷。
复方
①治水肿、脚气:包谷心二两,枫香果一两。煎水服。(《贵州草药》)
②治肚泻:包谷心烧灰,兑开水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
③治婴儿血风疮:红包谷心烧灰,麻油调敷。(《重庆草药》)
临床应用
治疗小儿中毒性消化不良
取玉米轴1斤、石榴皮4两,焙干研粉,或加水煎成1500毫升备用。煎剂每岁10毫升,粉剂每岁5分,均日服3次。治疗12例,除4例加用或改用抗菌素及其它药物外,其余8例均单用本药治愈出院。住院时间最短2天,最长5天。治疗中需同时纠正水、电解质紊乱。
摘录
《*辞典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羊角藤
- 柳叶剑蕨
- 茴香茎叶
- 白粉蝶
- 花蚊虫
- 黄花苜蓿
- 绿萼梅
- 罗浮柿根
- 朝鲜梾木枝
- 小金牛草
- 罗勒子
- 及己
- 野鸡脑
- 酒瓶花
- 白榔皮
- 盐麸叶
- 公鱼
- 石上开花
- 石血
- 石岩鸡
- 假木豆
- 水柏枝
- 老虎姜
- 罗甸沟瓣
- 羊脑
- 薏苡仁
- 野芋实
- 假山皮条
- 黄泡子
- 秤砣梨根
- 罗汉松
- 褐带环口螺
- 泽兰
- 小羊桃
- 猪仔笠
- 大丁草
- 菜子七
- 响叶杨
- 水朝阳根
- 菜蓟
- 黄背草苗
- 小红蒜根
- 黄秦艽
- 滇崖爬藤
- 牛西西叶
- 紫弹树根皮
- 皱巴坚螺
- 乌榄叶
- 金慈姑
- 羊胰
- 多花沿阶草
- 蛏壳
- 大画眉草
- 黄药子
- 川贝母
- 大粘药
- 止痢蒿
- 四季春
- 银白杨叶
- 黄桷皮
- 水将军
- 瓜蒌子
- 云杉球果
- 大狗尾草
- 陆英
- 水芋
- 假蒟根
- 海龙
- 白杨树根皮
- 黄樟
- 水茄
- 枫香脂
- 石羊菜
- 老君须
- 老鸦嘴
- 薏苡根
- 野马追
- 瓜蒂
- 石蟾蜍
- 辣椒叶
- 大叶苣荬菜
- 野马肉
- 炙黄芪
- 断血流
- 一点红
- 七星鱼
- 蚕沙
- 大茶药根
- 凤尾蕉叶
- 小米口袋
- 荔枝根
- 石防风
- 凤尾铁角蕨
- 卷心菜
- 金橘叶
- 小距紫堇
- 棘胸蛙
- 蕨萁
- 省沽油
- 狗蚁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