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藏桃叶珊瑚根
《中华本草》:西藏桃叶珊瑚根
拼音注音
Xī Zànɡ Táo Yè Shān Hú Gēn
别名
紫竹根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山茱萸科植物喜马拉雅珊瑚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ucuba himalaica Hook f.et Thoms.[A.chinenisi.non Benth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切片;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小乔木或灌木,高3-6m。当年生枝被柔毛,老枝具白色皮孔,长圆形,叶痕显着。叶对生;叶柄长2-3cm,被粗毛;叶纸质或薄革质,椭圆形、长椭圆形,长10-15cm,宽3-5cm,先端急尖或渐尖,尾长1-1.5cm,边缘1/3以上具7-9对细锯齿;叶脉在上面显着下凹,下面凸出,被粗毛,侧脉未达叶缘即网连。雌雄异株,雄花序为总状圆锥花序,生于小枝顶端,长8-10cm,各部分均为紫红色,幼时密被柔毛,柔毛上部略为紫红色;萼片小,微4圆裂,花瓣4,长卵形,先端尖尾长1.5-2mm;雄蕊4,花丝粗壮;花盘肉质,微4裂。雌花序为圆锥花序,长3-5cm,密被粗毛及红褐色柔毛,各部分均为紫红色;雌花萼片及花瓣与雄花相似;子房下位,被粗毛,花柱粗壮,柱头微2裂,花下具关节及2小苞片。果实绿色,被疏毛,熟后深红色,卵状长圆形,长1-1.2cm,花柱及柱头宿存于果实先端。花期3-5月,果期10月至翌年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00-2300m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常绿、落叶阔叶混交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温
功能主治
祛风湿;通经络。主风湿骨痛;腰痛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鲎肉
- 萱草嫩苗
- 大三叶升麻
- 旋柄茄
- 树韭菜
- 多花景天三七
- 川榛
- 七叶胆
- 黄泡子
- 西藏凤仙花
- 牛脑
- 粘山药
- 金沙草
- 刺榆叶
- 竹鼠子牙
- 滇五味
- 排骨灵
- 指甲兰
- 赤雹
- 苜蓿根
- 赤火绳
- 鸡爪草
- 定心散
- 吉祥草
- 石豇豆
- 剑叶铁角蕨
- 八角莲
- 蜜柑草
- 吴茱萸叶
- 飞天蠄蟧
- 黄唇鱼心
- 地棠花
- 鮧鱼
- 异叶鳞始蕨
- 地浆
- 蔓荆子
- 山马鞭草
- 波缘假瘤蕨
- 天罗水
- 土贝母
- 水八角
- 蓝实
- 白柳
- 黄菀
- 小罗伞
- 草问荆
- 老鸦糊
- 斑蝥
- 黄藁本
- 龙须眼子菜
- 红豆
- 四季素馨花
- 红白二丸
- 蜘蛛蜕壳
- 张公鱼
- 草血竭
- 木莲
- 火秧竻蕊
- 肉桂
- 小叶鼠李
- 石蛇
- 毒根斑鸠菊
- 筋骨散
- 代代花枳壳
- 柞木皮
- 蜜蜡
- 石笔海胆
- 五倍子苗
- 蒲圻贝母
- 中华莛子藨
- 赤车使者根
- 杜衡
- 芡实
- 臭草
- 母丁香
- 郁金
- 黄缅桂果
- 白背叶根
- 磨盘根
- 大理菊
- 蝙蝠葛
- 榛子花
- 野苦荬菜
- 海蝰
- 杨梅叶
- 对叶草
- 火秧竻
- 红参
- 红根草
- 海南茄
- 海尼豆瓣绿
- 海风藤
- 湖北海棠
- 红杉
- 海桐皮
- 海燕
- 红簕钩
- 海虾
- 大树甘草
- 枇杷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