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藏桃叶珊瑚根
《中华本草》:西藏桃叶珊瑚根
拼音注音
Xī Zànɡ Táo Yè Shān Hú Gēn
别名
紫竹根
来源
药材基源:为山茱萸科植物喜马拉雅珊瑚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ucuba himalaica Hook f.et Thoms.[A.chinenisi.non Benth.]采收和储藏:全年均可采,洗净,切片;鲜用或晒干。
原形态
常绿小乔木或灌木,高3-6m。当年生枝被柔毛,老枝具白色皮孔,长圆形,叶痕显着。叶对生;叶柄长2-3cm,被粗毛;叶纸质或薄革质,椭圆形、长椭圆形,长10-15cm,宽3-5cm,先端急尖或渐尖,尾长1-1.5cm,边缘1/3以上具7-9对细锯齿;叶脉在上面显着下凹,下面凸出,被粗毛,侧脉未达叶缘即网连。雌雄异株,雄花序为总状圆锥花序,生于小枝顶端,长8-10cm,各部分均为紫红色,幼时密被柔毛,柔毛上部略为紫红色;萼片小,微4圆裂,花瓣4,长卵形,先端尖尾长1.5-2mm;雄蕊4,花丝粗壮;花盘肉质,微4裂。雌花序为圆锥花序,长3-5cm,密被粗毛及红褐色柔毛,各部分均为紫红色;雌花萼片及花瓣与雄花相似;子房下位,被粗毛,花柱粗壮,柱头微2裂,花下具关节及2小苞片。果实绿色,被疏毛,熟后深红色,卵状长圆形,长1-1.2cm,花柱及柱头宿存于果实先端。花期3-5月,果期10月至翌年5月。
生境分布
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1500-2300m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常绿、落叶阔叶混交林中。资源分布:分布于陕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西、四川、云南、西藏等地。
性味
味辛;苦;性温
功能主治
祛风湿;通经络。主风湿骨痛;腰痛;跌打损伤
用法用量
内服:煎汤,9-15g。外用:适量,捣敷;或煎水洗。
摘录
《中华本草》
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,不是医药网站,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,资料仅供参考。
别人正在查
- 栗毛球
- 十两叶
- 大将军
- 赤胫散
- 野大豆藤
- 飞廉
- 大夜关门
- 狗肝菜
- 山槟榔
- 尖子木
- 小叶双眼龙
- 狭叶蓬莱葛
- 擘蓝
- 石瓜子莲
- 将军树
- 玛瑙
- 山柳
- 大沙叶
- 树萝卜
- 吹云草
- 白朱砂莲
- 台湾牛奶菜
- 红孩儿
- 红椋子
- 小红藤
- 胡颓子
- 豉虫
- 辣蓼草
- 江珧柱
- 大花卫矛果
- 向日葵叶
- 老鼠耳
- 鹅绒藤
- 九龙藤
- 马骝卵
- 砂仁壳
- 红榔木
- 鹅
- 柃木
- 霞天曲
- 脉耳草
- 青刺尖
- 木虾公
- 狗脚迹
- 艾麻草
- 刺猬皮
- 淡豆豉
- 接筋草
- 苦檀子
- 箭杆风
- 黄水枝
- 荠菜子
- 豆豉姜
- 费菜
- 炙红芪
- 白螺蛳壳
- 扭筋草
- 楮实子
- 羊角参
- 棕叶狗尾草
- 鸡根
- 急性子
- 鸬鹚(鸬鹚)
- 三月泡
- 鸡心七
- 鸡蛋壳
- 长节耳草
- 娃娃鱼
- 三品一枝花
- 楤木根
- 红娘子
- 凉山虫草
- 楤木白皮
- 海蟑螂
- 一点红
- 黑豆衣
- 血桐
- 杜松
- 苦草
- 高粱米糠
- 乌鸡骟
- 穿地龙
- 钻地风
- 峨眉半边莲
- 亮叶桦
- 苋实
- 露蜂房
- 马心
- 毛莲蒿
- 麻柳树根
- 石通
- 铜线草
- 龙眼叶
- 柠条
- 潺槁树
- 千里光
- 青琅玕
- 维氏假瘤蕨
- 金剪刀草
- 蛤蜊粉